北京市密云區第七小學怎么樣(密云區第七小學老師)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基礎教育關系億萬青少年健康成長,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和諧,更關系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自主發展”列為中國學生必需的核心素養之一。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就是培養學生受益一生的能力。北京市密云區第七小學秉承“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的理念,形成了“七彩文化、精彩成長”的辦學特色;通過“七個還給”,即把校園還給學生、把管理還給學生、把班級還給學生、把評價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活動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落實“自主成長、自強不息”的校訓,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讓自主成長成為習慣。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把校園還給學生
走進密云七小,七彩校園里處處彰顯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氣場:一條七彩大道引導學生走進七彩文化的樂園;“綠水青山”“農耕樂園”等校園景觀,讓七彩文化的育人過程潤物無聲;金甲門、丹青門、瑟瑟門、紫煙門等由學生從古詩詞中找出的以顏色命名的樓宇大門,實現了傳統經典文化與學校七彩文化的完美融合;教學樓樓道里,學生的書法作品、繪畫作品等,在六個小展廳都以個展方式呈現,體現了“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的育人理念。
在密云七小,學生是校園的主人。密云七小校長王思明介紹,在梳理傳承學校辦學理念的過程中,提煉出“七彩文化、精彩成長”的學校特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從校歌的確立到校花的構想,從樓門的起名到中隊的命名,從校園吉祥物的設計繪圖到植物花卉的科普介紹,校園文化到處洋溢著學生的智慧,學生真正成為學校文化的主體和受益者。
把管理還給學生
“雙減”實施后,學生有了更充足的睡眠時間,早上上課的時間也相應延后。但是因為家庭原因,還是有到校非常早的學生,能否讓學生來了就進校,成為各個學校的難題。在密云七小,學生們早上到校后,就可以進入校園。這緣于學生和王思明校長的一個約定:“王校長您放心,我們能管理好自己!”于是,校門提前開放,只有值班干部進行巡視,其余都交給學生自主管理。教室門口自主測溫、整理書包、交作業、晨讀、晨練、值日、執勤……井然有序,沒有一人在樓內喧鬧,更沒有出現所擔憂的安全問題。
不僅如此,學校公共區域的衛生維護等,也都由學生自主完成;中午用餐,學生自主踐行用餐的四“jing”文化,即安靜、尊敬、干凈、競爭,尊敬廚師,安靜就餐,餐后干凈,光盤競爭。王思明校長說:“把管理還給學生,就是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對自己行為負責。”學校教師尹春英有自己的切身感受:“給學生一份信任,學生會還我們一份精彩。”
把班級還給學生
密云七小探索以英雄人物命名中隊名稱。在六(1)班錢學森中隊門口,由代昊雋同學書寫的班牌介紹了錢學森的光榮事跡,墻上還粘貼著學生喜迎黨的二十大的繪畫作品,小英雄榜上則展示著班級推選出來的小英雄的事跡。密云七小的每一個教室內外,都彰顯著濃濃的英雄中隊文化。
以建黨100周年為契機,學校進行英雄中隊的創建活動。各中隊積極行動,自主商討確定中隊名稱,設計中隊LOGO,制定口號、目標、制度等中隊文化內容。學生在英雄精神引領下自主成長,每個人都在班級內認領了一個小任務,值日崗、開關燈崗、開關窗崗、口罩佩戴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學生在志愿服務中,豐富了實踐閱歷,鍛煉了獨立自主能力,開發了管理潛能,也培養了勞動能力。
把評價還給學生
“招手禮儀、干凈整齊、自信發言、書寫規范、慢步輕聲、光盤行動、野蠻體魄”,在密云七小每個班級的門口,都張貼了“七小七禮”,這是學校開展學生評價的一部分。
學校設立學生執勤崗,發揮學生評價的作用。在老師的指導下,值周中隊設置了幾十個點位,每名學生都能按時到崗,保持標準的站姿,以最負責的態度進行提示和管理。學生們體驗過評價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后變得更加自覺,樓道內慢步輕聲、主動撿拾垃圾、就餐自覺排隊、光盤行動、課后主動整理等等,很多顯性的習慣有了明顯的提升。
教師圍繞“七小七禮”的七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依托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家長評價,形成多元的評價體系。學生個人在評價中則會獲得相應的積分,憑借積分則可以兌換學習用品,甚至還可以憑借積分獲得“與校長合影”“小劇場入場券”“和廚師一起做午餐”等“獎勵”。在每周的升旗儀式上,值周中隊的學生都會自主計分、總結,并公布優秀中隊,以此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
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每堂課要留出5~10分鐘獨立完成課堂作業的時間;圍繞核心問題的提出、思考與交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密云七小各學科圍繞“試學、探學、活學”的學導和諧模式,根據學科特色,強調先學后教、因學定教,強化自主試學、合作探學、獨立活學,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探索高效課堂的方法,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思考還給學生。
在作業方面,各學科組團隊作戰,設計多種形式的作業,通過整合和創新,實現減負提質。目前,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如拼音、字詞、閱讀等,完全在一張作業單上;數學作業,除低年級要求在書上完成外,中年級作業本上的作業基本取消,合并整理到任務單上,以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把活動還給學生
每天中午,密云七小的小劇場都會上演著精彩的演出。演出的策劃、導演、主持和演員都是學生,觀眾也是學生。學生展示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從器樂演奏到快板說書,從歌唱到舞蹈,從魔術到相聲……精彩的展示活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為了演出活動有序開展,同學們還自制門票,與學生評價相結合,表現優異的同學可以獲得門票獎勵。
小劇場只是密云七小把活動還給學生的一個縮影。每天中午餐后30分鐘,學校所有的場館、專業教室都向學生們開放,學生自主選擇所要活動的內容,老師們負責學生的安全監護,根據學生需要做好服務工作。所有活動都由學生自己做主、自主參與、自行組織與自我管理。30分鐘的午后時光,是美好的、美妙的,校園處處都能看到學生或表演、或運動、或探索、或創作、或流連的身影,每個學生都努力做到遵守紀律、文明有禮。小劇場、閱覽室、籃球館、美術教室、書法教室、科學教室成了學生們最喜愛的場所,天天爆滿。30分鐘的自主活動,點燃了學生自主成長的熱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供了自主成長的舞臺,帶動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連食堂管理員老師都感到驚訝:“自從有了中午的自主活動,學生們用餐又快又安靜,桌椅、地面、餐具都收拾得比以前干凈了!”
把時間還給學生
“雙減”之后,作業留在了校內寫,回家干什么呢?密云七小教師有辦法,每天晚上,各班級微信群里,學生閱讀打卡、運動打卡、家務勞動打卡、社區志愿服務精彩紛呈,學生在豐富的自主活動中實現全面發展。老師們通過讀書節、風箏節、豐收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契機,為學生提供多彩舞臺,促進學生精彩成長。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小學是習慣培養的重要奠基階段。密云七小開展的自主成長教育,已經初見成效:校園更整潔干凈了,學生的行為習慣更好了,主動學習的勁頭更足了,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密云七小“欣欣向榮、天天向上”的校風正在逐步形成。未來,學校還將探索“自強不息”精神引領和教育,讓學生們現在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級的主人、做學校的主人,將來能做國家的主人、做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扎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