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孩子需要培養哪些習慣?
家長非常關注一年級孩子需要培養哪些習慣,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我認為,一年級孩子很多習慣是在學齡前,依靠家庭教育養成的。學齡前家長就應當培養孩子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睡覺,講究個人衛生、愛護環境衛生,愛惜玩具、物品等好習慣;還要重要培養孩子喜歡讀書的習慣,讀書能夠促進孩子專注力的養成。讀書習慣是受環境影響的,家長喜歡讀書,引導孩子讀書,給孩子講書,孩子自然養成喜歡讀書的習慣;正確引導和保護好孩子愛問的天性和求知欲等。
??
學齡期是寶貝身體及心智發育的高峰時期,此時寶貝進入學校這一新環境,會接觸很多新的同學、新的朋友、老師以及學校的新秩序,這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此時寶貝需要培養的技能有很多。
從生活方面來講,此時的寶貝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時期,所以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規律的作息時間,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要養成早睡早起好習慣;食物對于生長發育來說也非常必要,所以此時寶貝要養成好的飲食習慣,三餐規律,不能挑食,盡量不吃零食,多吃水果蔬菜,適當攝入海鮮及肉類;還要養成熱愛運動,積極參與勞動的良好習慣;
?養成講衛生,勤洗手,著裝整潔的好習慣。在與同學和老師相處方面,要培養寶貝良好的品質,如尊敬師長,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同時在學校,也要告訴寶貝要保護公共環境,愛護公物,不破壞學校的花草樹木桌椅板凳。在遵守學校紀律方面,要告訴寶貝,應該做到:按時到校,不遲到早退,上課要認真聽講,不隨意離開自己的座位,同時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溝通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在家里,家長要多與孩子進行語言溝通交流,不能用命令式口吻和孩子講話,和孩子交流時,要讓孩子聽清楚,要心態平和,放慢語速,音調適中,引導孩子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正確引導孩子與同學溝通交流,學會交朋友。教給孩子如何與老師交流,與老師交流多數情況是匯報和請求老師幫助,讓孩子會用禮貌用語,與師長講話要先問好,再說明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在集體生活中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為將來孩子步入社會生活打好基礎。
一年級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期,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讓孩子得到更多的知識還要重要。只要老師和家長對孩子能夠做到嚴格要求,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定的信心,一定能夠使孩子養成終生受益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