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fā)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每當面對孩子不想學習,學習習慣不好,不愿意寫作業(yè)的時候,家長就會非常著急,往往口不擇言:你以為是給我學習嘛?你是給你自己學的。但是小學生是很難理解家長這句話的意思,給自己學習,我自己本身就不想學習,我為什么要學?為什么要寫作業(yè)?所以關于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問題,不是靠家長一句話就能點醒的。有些學生,在學生時代,永遠是迷糊的。家長負責一點,陪讀陪學,在教育上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還能幫助孩子穩(wěn)定成績,但這樣的孩子始終是在被動學習,最后成為了語文學習的“工具人”,成績提高了,但是學習能力下降了。

小學生很難理解“為自己學習”這個概念,因為學習不是靠聽話去寫作業(yè)來完成的,這是總的一個學習態(tài)度。成熟的學習態(tài)度要在中學以后,才可能體現(xiàn)出來。但是我們的家長往往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了,學習就是考試,考個好成績,語文就是寫作業(yè),抄寫生字詞,看課外書,像個工具一樣去理解各個知識點。成為學習的主人,有一個原則:不以成績?yōu)閰⒖紭藴剩膊皇菫榱嗣魏涂贾攸c高中,學習在語文這門學科中,是探索和理解語言。通過作業(yè)提高了書寫能力,通過閱讀提高了閱讀文字的能力,這些都是幫我們更好地去探索知識,在各個領域中建立語言的橋梁。所以,怎樣才能讓孩子既能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又不會變成工具人,同時學習能力還能提高呢?

1、家長在輔導寫作業(yè)的時候,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
我們家長在輔導寫作業(yè)的時候,往往也是把孩子當成工具人,字寫不好、寫錯了、作文不會寫,對于小學生來說,都很正常的學習現(xiàn)象。只是家長的態(tài)度很重要,如果我們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尊重孩子的感受,那么孩子就會變成書寫的工具,沒有辦法從寫作業(yè)中建立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越是想幫孩子提高他的寫作業(yè)速度,家長就越會變成使用工具的人。命令孩子什么時間做什么題,到了閱讀時間要看書,到了默寫時間要做聽寫等等,孩子沒有自己安排學習的這個體驗,只能按照家長的要求來做。

給孩子機會,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是家長需要掌握的第一個輔導技巧,為的就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意識,讓孩子感受學習是自己的事,因為我可以安排。我按照自己設計的路徑,收拾書包、整理書本和文具,鍛煉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快孩子就能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家長是可以幫助我的“工具”,能夠解決我解決不了的問題。家長可以從寫作這件事上,讓孩子學會先寫什么作業(yè),再完成什么學習任務,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孩子體會自主學習的感受。家長不要只否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哪怕是做錯了,多鼓勵孩子自己去改正。家長不能分清自己的界線,就很容易讓孩子變成了“工具人”。

2、正確解讀語文學習任務
家長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了學習的工具人,表面上好像孩子很聽話,學習任務都能按時完成,但其實,缺乏了獨立思考的習慣,離開了家長的監(jiān)督,孩子是沒有學習能力的。小學生不太能理解長期堅持學習的意義,這其中帶來的進步和改變,如果沒有家長的引導,孩子是很難去建立一個成就感的體驗。所以我們的學生需要語文思維能力發(fā)展,而不是成為工具人只是寫完作業(yè)。家長需要傳達給孩子一個正確解讀語文學習任務的概念,分享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比如在寫作文的練習中,很多孩子是很怕寫作文的,家長可以舉自己小時候的例子,比如暑假堅持寫日記,到了開學會有哪些改變,這種改變是學習上細節(jié)的進步。讓孩子看到一個具象的學習思維,他們才能明白什么是“學習是自己的事”。

家長在和孩子解讀語文學習任務的時候,要正視自己的語言習慣。我們很多家長,在溝通上,是愿意和孩子溝通的,但是孩子不愿意和家長交談的很大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正確解決語文學習到底是什么。家長給孩子的引導往往是命令式的語氣。你怎么還不去寫作業(yè)?課文為什么不背?教了多少遍?怎么就是學不會這幾個成語?這些令人壓抑的反問和否定句式,是很難讓“孩子產(chǎn)生作業(yè)是為我寫”的這個概念,他們只想家長趕緊閉嘴,別再嘮叨了。所以正確的解讀方式是:作業(yè)多不多?抓緊時間寫完,剩余的時間你都可以自由支配。每個成語故事都很有意思,你可以了解古代人的思想方式。換一種說法,是不是就會好很多呢?

3、如何配合老師完成輔導
有的家長對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非常認真,越是這樣的家長,其實缺少思考的過程,那么在輔導的過程中,就容易程式化。低年級的學生,不理解作業(yè)的意義,這都是正常的,因為寫作業(yè)的過程,像是在給老師和家長干活,講清楚學習的意義很難,但是講清楚任務的作用,讓孩子知道這是為自己而做的,這便是家長最配合老師完成輔導的方式了。比如,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抄寫生字詞的意義,不是抄寫為了家長和老師完成任務,而是通過抄寫,可以知道偏旁部首的意思,還能把字寫得好看。

我們家長在輔導的過程中,并不是要求小學生做到怎樣,而是家長和孩子一起進步,有的孩子,家長確實管得不多,也沒有去補習,只是在某個時刻明白了學習的意義。有的孩子,享受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家長輔導,名師指點,但是沒從沒有體驗和明白主動學習是什么。這樣的孩子,即便以后成人,工作和生活的目標也會渾渾噩噩,沒有清晰的人生目標。所以我們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是讓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人,而不是成為學習的“工具人”。希望家長們都能理解這個意義,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