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第一次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后,都在想什么事呢?
多數家長有一個心理,孩子一旦接觸幼兒園和小學這種環境后,就該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學習上。努力爭取不被甩在后面,可拉開孩子之間距離的因素不只有成績。
女兒上小學后的同桌,是一個性格很靦腆的小男生,老師也表示這樣排座位也是希望女兒的開朗能夠感染同桌。

開學有一段時間了,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對我說,她的同桌可厲害了!默寫詞語都會,做游戲也很厲害!
我和孩子爸聽到后的想法很一致,這小男孩未來很可能是一名低調的學霸,孩子的能力不能 單看性格或學單一方面。
家長容易走進的一個誤區,是把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分來看,誤以為有些習慣等到上小學時再培養就好,實際上每一個階段都是相互關聯的,且越早培養越容易成功。

盡早培養孩子,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在上小學后把身邊的人比下去,而是對于孩子自身而言,不會眼睜睜看著同伴沖在前面,自己卻不知如何是好。
想讓孩子在小學期間各方面都做得好,有些習慣在幼兒園期間就要養成。這樣一來,不僅孩子自身得到提升,家長也免去了小學期間的嘮叨和嘶吼,大人和孩子都舒心。
以下這些習慣培養看起來不重要,卻對孩子非常有利,家長及時引導孩子。

女兒的同桌,家長教育孩子有一套,天生的靦腆性格很難徹底改變,但男孩父母的教育方式,老師都在夸獎。
每天拿出一些時間專心看書,多接觸紙質書籍
從前的孩子是想看電視看不到,現在的孩子是隨處能看見的各種電子產品,就連學習也都有了各種網課。導致孩子除了學校的課本知識以外,接觸的書越來越少。
時代不一樣,如今不必要求孩子的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但要適當增加接觸紙質書的時間。

在上幼兒園前,男孩的家長每天就可以帶著寶寶讀繪本,從一個短故事,到一個長故事。
慢慢地,在上幼兒園后,可以引導孩子每天自己看一些圖冊、從5分鐘到10分鐘,堅持越來越久,現在男孩每天都在主動看書。

不是為了和同齡人比誰看得多,而是養成看書的習慣,可以讓知識不知不覺積累起來,鍛煉專注力和理解能力,對自身學習以及生活都有幫助。
養成做事有“規律”的習慣,不急不躁、也不拖延
寶寶上幼兒園之前由爸爸媽媽照顧一切無可厚非,但上幼兒園后必然要學會照顧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同時還要養成做事有規律的習慣。
作息時間規律是必要保障,因為睡得好頭腦清醒才能把事情做好;因為能早睡早起,清晨才有足夠的時間去忙各種事情,不會手忙腳亂。

在學習上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規律,而不是盲目追隨別人的腳步;每天引導孩子把洗漱、學習等事情安排妥當,不知不覺提高了效率,未來上小學即使沒有家長監督,孩子也能做得很好。
讓孩子擁有認真、虛心學習的態度
如今還是有許多父母喜歡夸孩子聰明,這種贊美容易讓孩子產生不認真的態度,認為自己聰明就一定會學習好。
孩子做對了要夸獎他的努力和付出,并問問他思路是怎樣的,夸孩子具體的思路和做法,并跟隨孩子一起探究他不會的事物。

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孩子別看低了自己,但也不能高看自己,老話虛心使人進步是有道理的,只有認真去學習,孩子才能在學校中收獲更多。
孩子總有一天需要獨立,父母的愛也有許多種形式,把孩子一直護在懷里他怎能成長。
以上這些事情別等到孩子上小學后才開始引導,幼兒園時期就養成這些習慣,到小學后自然而然就能做到,不會輕易被同學甩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