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不聽話,讓他寫作業,孩子說,我要睡覺,我不可以看電視玩手機,我可以玩玩具,我想看電視玩玩具。
說好的時間一到,我就給他按照時間表關掉電視。這樣時間長了,他果然說到做到,改掉了拖拉磨蹭的毛病,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很多事都做到了自覺遵守。
這位媽媽說,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大多數時候都不自覺,不自律,并且會在行為上出現一些很奇怪的問題,而我們常常以為孩子小,聽不懂大人的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們常常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但孩子有時往往比我們更加有想法。因此,當我們向孩子表述一件事情的經過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我們的注意力。他會不經意間被我們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如果我們不把這件事情當回事兒,繼續盯著他的錯誤,把他打翻了,我們就會發現他原本的樣子,變得更好了。
第二,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
當孩子用積極的行為代替了錯誤,他的問題行為也會減少很多。
比如:他明明是打算洗碗,但是他會一邊洗一邊玩水。
孩子說不洗手其實是在表達自己想說,他可能想去衛生間,但是他想去客廳看電視,所以不想讓媽媽幫忙,或者是他想去奶奶家,而不是媽媽做。
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做批評指責,而是要做積極的回應。
當孩子做了好的時候,我們要告訴他:“謝謝你,你愿意幫忙,不過是幫了媽媽,如果不想讓媽媽幫忙,你可以跟奶奶說說,你愿意做這件事情,對嗎?”
當他不想做的時候,我們也不要說:“那你覺得媽媽可以幫到你嗎?”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說:“媽媽也知道你不想讓媽媽幫忙,但是媽媽知道,你有時候需要媽媽的幫忙,媽媽可以幫你,不過你要記住,媽媽不能幫你,好不好,不然你要是哭了,媽媽給你買一個新玩具。”
這時候,孩子就知道了,原來我的感受跟媽媽一樣,我會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自己從這件事情上,得到了自己的情緒,才會更容易跟媽媽溝通,建立起來的親情關系。
第三、多陪伴孩子,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家長可以陪伴孩子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幫助孩子提高內心的安全感,如可以陪孩子出去散步,玩耍,爬山,陪孩子畫畫,爬山,踢球,逛博物館,帶孩子徒步遠足,讓孩子體驗到生活的美好,有了更美好的人格魅力,就會變得更自信,更勇敢。
而這些正面的行為,都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緩解情緒上幼兒園的壓力,讓孩子增加安全感,對上幼兒園很有幫助。
第四、安撫孩子,幫孩子建立安全感
很多家長經常看到的是孩子哭鬧,或者是哭鬧的時候,家長會對孩子說,如果你不哭了,我就帶你去買你喜歡的東西。結果孩子不哭了,家長也跟著去了。孩子可能也能很快的適應幼兒園,但是也可能在和家長的分離焦慮中,逐漸的就會產生分離焦慮。
就像上文中那個叫天天的孩子,他們不想去幼兒園,是因為他們已經有分離焦慮癥了。當孩子知道分離是暫時的,他們也就會拋棄自己。所以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入園的時候,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
第四,父母一定要明白分離焦慮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現象,對于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講,他們其實是需要適應環境的,只有這樣的話,孩子才會知道家長在其中扮演著什么角色。
不要因為自己的焦慮而讓孩子受到傷害,不要讓自己的焦慮情緒傷害到孩子,要明白自己這樣做的錯誤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這樣的父母才能養育出有安全感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非常渴望母愛的,只有他們的需求是被滿足的,他們的內心才會變得更加安定,更有安全感,因為他們的心中渴望著父母的全神貫注,這樣才能夠讓他們產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