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不聽話去專門教育機構,去了之后,家長才知道有的機構是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而有的則是打著心理咨詢的名義收費的,這些機構打著心理咨詢的名義收費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擦亮眼睛,認真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機構。
我去的時候,咨詢老師跟我說,現在他們很多都是70、80后的父母,他們很多人都是90后,甚至是80后,因為沒有上過所謂的培訓班,整個人是散養狀態。
對此,我很好奇,為什么現在的90后父母只是焦慮的,是困惑的,又有一部分家長是認可的,他們認為只有當家長不焦慮了,孩子才能走出困境。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事實上,孩子們對于心理咨詢師的抵觸情緒,多半是來自家長的忽視,也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做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跟他們一起面對問題,和他們一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理解父母,和父母一起解決問題,并且會非常感激父母。
在這段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讓孩子清楚,父母對他們的愛是無條件的。當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他們會覺得,父母永遠都在身邊,所以他們會更加信任父母,也更加愿意敞開心扉。
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應該牢記:
在孩子和你分享喜悅之時,不要吝嗇于表達自己的喜悅,讓孩子在被尊重的同時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更加地增強了親子關系的親密感。
3. 要有規矩,但要有限度
教育孩子時,一定要跟孩子立規矩,只有規矩能讓孩子更加的舒服,而且他們自己也會遵守規矩。
因為有了規矩,孩子才更愿意和父母溝通,更愿意配合父母。
其實,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是很好理解的,但父母要立規矩,并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不應該做的,哪些行為是不能做的。
父母要對孩子說:“這個小狗是你的朋友,如果你想和它做朋友,就勇敢地告訴對方自己想要怎么做,而不是用暴力的方式。”
4
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避免出現強烈的反應
傾聽是一種最基本的溝通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傾聽也是父母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
傾聽孩子的心聲是重要的,也是父母必須要學會的一門課。
孩子是在慢慢長大的,我們要明白這一點。當我們在傾聽的時候,可以通過語言、表情、肢體動作,更加肯定孩子的話,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誠意。
即使是父母生氣,也不要把我們的話當成口頭禪,而是要盡量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交流。
不要總是以命令的方式,跟孩子說話
當我們命令或者是說話的時候,孩子并不會聽,這種時候我們就需要用我們的方式,用引導的方式,去跟孩子說話。比如我們可以說:“媽媽現在跟你說的有點多,媽媽希望你能坐下來,我們來看一看,你是在怎么在說”
“你看,我們現在已經跟孩子說了,我們不要出去玩了,但是你還是不愿意,不知道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怎么辦呢?”
“你可以跟媽媽說一說,下次你想要什么時候可以跟我說啊,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你可以跟媽媽好好說,不要大聲一點,你也可以說我自己的想法。”
然后我們可以問:“這個時候你是不是特別希望媽媽能夠一下呢?”孩子可能會說:“我希望媽媽可以一直都是那個樣子。”
父母可以接著說:“媽媽想問一下,你可以跟媽媽說一說,因為這樣媽媽就能夠理解你的心情了,這是你自己的決定,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的,媽媽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可以跟你說啊。”
這個過程一定是非常非常有利于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在溝通中,我們要注意說話的語氣、語氣和措辭,并且注意表達的場合,給孩子一個好的心理暗示。
溝通中需要注意的點
1. 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人都是有耐心的,接納孩子的情緒,因為一味地責罵孩子,會破壞孩子的情緒,從而破壞親子關系,也不利于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2. 多問孩子細節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經常會說:“這次考試沒考好,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兒沒有記住呢?”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會只關心孩子的成績,而不關心孩子的心理。
我們可以和孩子說:“你看起來是沒有在認真學習,媽媽非常理解你平時學習的辛苦,你辛苦工作也很辛苦,我們要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媽媽希望你能夠積極主動,不要亂花錢,早點回家,要按時完成作業。”
這樣就會讓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的心情,自然而然就會很開心,這樣孩子會更愿意和父母交流,從而溝通起來。
3. 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反復表達他不想上學的原因,你可以靜靜的陪著孩子,不要去指責他,也不要去指責他,不去反駁,不要在孩子說的過程中求證他的想法,也不要發表意見,等孩子說完了,在給孩子做解釋,并給孩子安排相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