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慮心急如焚
2021年1月20日,剛考完試的孩子正在上二年級,正值馬上要開學的一個月時間。小晴這幾天看到家信書的報紙上《我的媽媽焦慮了》,給自己做思想工作。她說,女兒今年的開學焦慮很快就緩解了。
本以為自從上了二年級,小晴感覺比上年暑假輕松多了,沒想到等到開學,女兒又對上學感到恐懼了。還沒開學,女兒就大哭了起來,說不想去上學。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小晴現在很擔心,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
事實上,大兒子就讀的學校校風一般比較好,班級里學習氛圍濃厚,同學關系也很好。最近,她突然向我提出想退學。
雖然在她的意識里,上學就是為了考大學,所以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母。但是她和父母說的時候,父母很擔心,他們認為學校的環境很好,沒有什么危險,不用擔心。可她自己還是被這些負面情緒影響。
現在的孩子其實對外界的信息,都是很敏感的。
他們會根據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來調整自我認知。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他們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時,他們也會感覺到自己的脆弱。
我舉個例子。我認識一個朋友的孩子,就非常的抑郁,他在學校里也受到了同學的欺負,甚至連老師都當著全班的面批評他。
當他看到這種情況,他也會想,他是不是沒有什么原因,是不是在學校里面受了什么委屈,才會這么做。
可父母偏偏要逼著他承受這一切,他就變得越來越抑郁。
在學校里面,孩子是非常渴望得到大家的認可的。
所以他一旦成績不好,他就會覺得自己不被認可,從而自我否定。
內心脆弱的孩子,就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自我否定上,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沒有用,不被愛,不被理解。
慢慢的他就會變得沒有價值,不被人喜歡。
他不能容忍任何一個人對他發脾氣,也無法容忍任何一個人對他發脾氣。
這樣的孩子,他也會變得無法無天,他的內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會崩潰。
他被這種無力感所困擾,他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行為,比如偷東西、打人、自殘、攻擊性行為等,他開始變得很叛逆。
那么,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他開始有了很強烈的自我意識。
此時,他離開了家,而獨立的生活又意味著什么呢?
那就是要開始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感。
尋找自己,是他們確立自我的第一步。
父母需要告訴孩子,他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還有一點,父母不要忘記,及時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那就是要盡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從一個“壕溝”中突圍,重新建立起“助推者”的身份,也就是父母自己的身份。
這個身份,就是父母自己的身份。
就像你自己,不也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嗎?
當你被定義為“父母”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背叛感。
父母之所以能幫助你擺脫困境,就是想把自己從“壕溝”中拉出來,讓你變得更好。
在這個狀態下,你能看到自己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是你征服的。
就像很多年前,我創立了自己的“樊登讀書”體系。
很多人說,我讀過很多書,但我沒有用過,于是我只好用閱讀的方法來解決。
但是現在我發現,通過閱讀改變,我的內心很富足,
有了力量,就不會再去做控制別人的事情了。
比如和孩子在一起閱讀,你可以抱著一本書,和他分享你讀過的書中的故事。
有人問孩子:你長大后想要當什么樣的作家,他說想做科研工作。
你就可以告訴他:做科研工作要有嚴謹的精神,要專注,要忍耐,要有趣。
一個人一旦有了堅定的品格,自律就會隨之而來。
當你的自律,讓孩子覺得自律是可以自己做主的,那么他就會自律,從而就能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