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多不聽話,大人對他太生氣
相信各位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你叫他不要做什么,他卻偏偏要做什么,不讓他做的事,他卻要做。
有時候,你越說,他反而越想做。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為什么你不讓他玩,他非要玩?
為什么我們出門的時候,孩子非要玩,而不是你非要他先去?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玩?
其實孩子就是想要一個
不那么 無聊的玩具,而且他可以一直做下去。
給孩子玩的時候,不要被其他的事情所打擾,就讓他先玩一會兒,然后再回來。
為什么不可以?
為什么要這樣?
簡單來說,就是把事情簡單分為三個步驟。
一是,情緒,二是事情,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你要幫助他疏導情緒。
前兩種方法都是無效的,要么解決情緒,要么幫助孩子疏導情緒。
前者,就是讓孩子先有情緒,再解決事情。
但是后者,就是讓孩子感受到情緒,讓他平靜下來,再解決事情。
所謂的“費斯汀格法則”,就是指這個方法能夠讓孩子擁有比較強大的內在情緒,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件事情的發生而產生不同的情緒,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
這樣的方法,叫做費斯汀格法則,在處理情緒問題的過程中,調動理性思維,從而讓自己的事情變得更加的簡單,更為順暢。
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第二步,讓孩子學會正確的管理情緒。
在這里,作者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情緒管理策略,那就是當孩子出現了不良情緒時,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用情緒的方法去處理這些情緒,讓孩子從生活的其他事情中,也能夠學會正確的管理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的情緒更加穩定。
1、將壞情緒轉化為好事
心理學家把情緒的影響分為正面和負面和積極兩種。負面情緒能夠讓人感受到快樂,也能夠讓人感受到悲傷和悲傷。
負面情緒能夠讓人沉浸在悲傷中,讓人覺得不安。從而導致我們無法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把傷害降到最低。
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發現自己的情緒是不好的,就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等你慢慢冷靜下來我們再聊一聊”
2、學會正確的表達情緒
可以告訴孩子,“我也有一個脾氣,所以我需要冷靜一下,然后再和你討論”
這就好比說“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一些問題,然后你很難過,我很想知道該怎么解決問題”
我想說,如果你想把壞情緒說出來,而且表達出來的意圖是好的,比如“我現在很生氣,所以我需要冷靜一下”
“我現在很難過,你是不是也很難過”
情緒不僅是一種情緒,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功能,不要將其當作洪水猛獸
只有積極、正確、有效地看待和處理情緒,孩子才能發展出一個獨立、完整、完整的自我。
比如,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可以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等你冷靜下來我們才能好好談一談”
你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媽媽也很難過,我可以抱抱你嗎?”
我想要一個溫柔的抱抱,讓孩子感受到我的愛,同時,也告訴他:“寶貝,你現在是不是感覺很生氣?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我們一起去解決這個問題”
三、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鬧脾氣是因為沒有規則
“在商場可以看見女人臉,但是當她不開心了,或者是因為太鬧了,家長就會覺得這是一個不應該的事情,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在發脾氣。”
“如果他繼續鬧脾氣,那么家長會認為他是無理取鬧,會給他貼上‘任性’、‘不聽話’的標簽。”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是和孩子一起,好好溝通的。”李華平認為,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需要先讓孩子宣泄,不要進行攻擊,而是應該把這種情緒轉化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用行動、語言、圖片、文字、表情來表達,這種方式往往比語言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