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好人生每一步
任敏杰、任一英 原創
中國是一個很重視家庭教育的國家,歷代的家訓和家規等文獻,記載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內容、方式、規范及懲戒措施等,但傳統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是傳授做人的道理,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相對忽視,對孩子基本權利的保護不夠重視,很少傳授做事及生存的知識和方法。因此,父母在吸取傳統的家庭教育精華時,要注意摒棄糟粕。

家庭教育需要頂層設計
在討論了教育是怎樣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基礎上,再來討論什么是家庭教育。
說到家庭教育,每個人的眼前都可能浮現出自己的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畫面,記憶最深刻的,可能是懲罰和責備,孩子被懲罰和責備,是父母認為孩子的行為不符合要求。
探尋父母對孩子的各種要求,可能是孩子的行為不符合道德規范,也可能是孩子的行為不符合禮儀規范,還可能是孩子缺乏各種良好的習慣。父母的這些要求,通常情況都是正確的,能夠為孩子將來融入社會公眾生活起促進作用。
但父母規范孩子的行為時,是否規范了自己的行為,對孩子會產生不同影響。
若要求孩子規范行為,自己的行為也符合規范,孩子接受的信息是,父母是言行一致的人,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執行。
若要求孩子規范行為,自己的行為并不規范,孩子就認為父母是言行不一的人,在執行父母的要求時就會打折扣,或者想執行,卻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甚至不執行。
很多孩子反抗父母規范自己的行為,抗辯理由就是你要我做到,你自己卻沒有做到。
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很多父母認為,家庭教育就是用某種方法去管理孩子,但這種方法不能適用在自己身上,說得更直白點,就是用某種方法去對付孩子,但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對付自己,父母們忽視了自己的說教,只能讓孩子明白道理,自己的行為卻帶領孩子偏離了說教的方向。
很多孩子在面對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時,這樣回答道:“你說的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其實,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這種回答,會覺得似曾相識,因為自己也可能對自己的父母說過同樣的話,只是沒有剖析這樣回答的原因,如果深入分析,就會發現,是父母言行不一的結果,原生家庭父母的言行不一,導致自己在孩子面前同樣言行不一,把語言影響和行為影響相對立,教育效果當然不理想。
雖然很多人都定義過家庭教育,但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在明確和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引下,父母及成年長輩經過統籌規劃,對孩子進行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的影響。
因此,我們對家庭教育的定義就是:家庭教育是父母或成年長輩,通過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從宏觀上把握孩子的發展方向,鑒別影響孩子發展的正面因素和負面因素,有目的地采取恰當的教育措施,減少或避免自己的錯誤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根據需要和可能,盡力或適當滿足孩子發展的需要,對孩子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的影響,促進孩子身心發展的行為。

呵護但不溺愛
附:目錄
第一章 從戰略層面把握家庭教育
1、教育及家庭教育
2、家庭教育的目的與人才戰略
3、調試夫妻關系與人才戰略
4、家庭經營與人才戰略
5、家庭核心與人才戰略
6、家庭教育的知識和能力儲備
7、平行教育法——家庭教育的戰術思想
8、父母都要承擔家庭教育責任
9、影響家庭教育成效的因素
10、深刻理解“起跑線”的內涵
11、幫助孩子把握人生節點
作者簡介
任敏杰,從事醫務工作十年,從事律師工作二十七年,現為重慶索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重慶索通(萬州)律師事務所主任。
任一英,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雙學士,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國際貿易專業碩士,現在谷歌總部工作。
微信公眾號:家庭人才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