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擰耳朵,家長們又在找對方法。
現在的孩子,一提起說他就頭大。
在以前,孩子都比較聽話,都是以他為中心,而現在,說起孩子,就開始嫌棄孩子太啰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前幾天,悅悅媽媽領著悅悅在家逛街。
她領著悅悅逛街時,媽媽總是在忙著做自己的事情。
而悅悅有時會故意說錯,也不愿意聽媽媽的指揮。
每次逛商場時,悅悅在旁邊玩得高興,媽媽叫她去刷牙,她總是不聽。
最后媽媽說了她好幾次,她都記不得媽媽讓她改錯。
最后母女兩人互相指責對方,還發生了爭吵。
媽媽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卻不領情。
其實媽媽的這種嘮叨式的教育方式,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時間久了,孩子會有逆反心理。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越是嘮叨,他們越是討厭。
心理學家說:嘮叨是引發孩子叛逆的罪魁禍首。
想要避免孩子日后犯錯,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說多聽,多引導,減少一些嘮叨的次數,用溫和的態度跟孩子說話。
美國心理學家艾默生同理心理論告訴我們:
父母只有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理解和接納孩子,他們才會對父母產生信賴,并將父母當作朋友。
這樣孩子的內心才會覺得自己被需要,才會更加愿意與父母交流,親子關系也才會更加融洽。
父母對孩子的關心,不僅僅只是孩子吃飽穿暖,更多的是孩子心靈的呵護。
而在這種呵護下長大的孩子,更加自信、開朗,并且能夠積極地處理好與他人之間的關系,也更加游刃有余。
那些與父母分享秘密的孩子,他們的內心一定是陽光、自信的。
正如我在美國,也曾有一個挺有意思的學霸女兒的媽媽,后來陸續發了下文。
其中一個女孩就是女兒,剛考上大學時,因抑郁而休學了一年。
但隨著抑郁癥來臨,她的狀態慢慢變得越來越好,她也從迷茫、無助、痛苦中走出來,她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懵懂無知的小女孩了。
據說后來在北京一家連鎖店里實習,由于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她想換一個,身邊的朋友都是新朋友,那個朋友卻說什么都要和她在一起,她感覺自己就像是被人群里的小透明,總是看起來格格不入,后來聽說她喜歡上了這樣的女孩,一放學就奔向女孩的家,把女孩的衣服脫下來,還不允許她換,她堅持要換,朋友硬是不給,她就倒地哭鬧,每天都在教室里趴在地上哭,直到老師勸她上學,她才會跟上來。
朋友也曾經勸過她,但是都被她當成耳邊風,后來這個朋友也不再說什么,她就這樣慢慢的過了,到了小學畢業,她的學習成績還可以,但是性格卻越來越差,她不愿意去上學,她爸爸就帶她去看了心理醫生,最后醫生說孩子有抑郁癥。
朋友知道朋友是因為孩子調皮,經常被請家長,所以就想辦法讓孩子去學校,她沒有意識到孩子到自己錯了,讓她來學校,她的孩子也是在學校里很乖,很聽老師的話,但是學習成績卻越來越差,后來就發展到輟學。
之后朋友就帶著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做了咨詢室,看了這個家庭教育的文章,她開始反思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不是對孩子太嚴厲了?還是太嚴厲了?
最后孩子的變化很大,開始做出改變,在家里和父母的關系也非常好,后來孩子因為不去上學了,經常和媽媽吵架,最后鬧到要離婚的時候,朋友也很無奈的說了一句“你都沒有用你管孩子的方式,我覺得他以后就不會再去上學。”
當然了,如果這個媽媽用的方法恰當,也是希望孩子可以改變的,最重要的是她可以有一個充滿愛和安全感的家庭,還有一個可以接納孩子缺點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