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課件(親子交流對話)
家長居家辦公孩子線上學習,如何化解相處矛盾?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親子溝通:要把“說教”變“欣賞”
上海中小學線上教學已一周,網課期間,家長居家辦公,孩子線上學習,親子相處難免磕磕絆絆。遇到親子沖突,該怎么辦?如何充分利用好這段特殊時期,修復親子關系,指導孩子提高學習生活品質?上海市甘泉外國語中學心理咨詢師、上海市德育特級教師付麗旻說,家長不做“虎爸狼媽”,從“說教”到轉變為“欣賞”,一方面家長要克服自身的焦慮,做好自我情緒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孩子的情緒導師,把握親子溝通新契機。家長前進的一小步,會帶來大驚喜。
1、問:如果孩子網課表現效率低下、拖拖拉拉、坐立不安等,一般家長都會火大,如何控制情緒避免沖突?
答:首先,正確歸因才能尋找有效對策。一味地說教、批評,會讓孩子形成“我在父母心中很糟糕”的自我認知,但遺憾的是,一方面孩子很抗拒這種批評,另一方面,潛意識中又會接受“我很糟糕”這樣的心理暗示,并為此歉疚。
如果家長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會模仿、習得你的破壞性情緒表達方式,這時不僅沒有解決孩子的問題,已把自己的焦慮再一次傳遞給孩子。化解這一難題,需要父母做出一個重要轉變: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允許孩子吐槽,允許孩子有不積極的情緒表達,再共同面對實際問題。
2、問:孩子在屏幕前煩躁不安、磨磨蹭蹭,面對種種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家長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答:不能都以態度問題責怪孩子,給孩子傾訴的通道和機會,這是安撫情緒的第一步。家長采用開放式提問,幫助孩子識別、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認知調節,達到情緒引導的目的。比如:孩子在網課屏幕前煩躁不安,觀察一下是操作問題,還是網速問題或其他具體問題。等課后可以問孩子:“你遇到什么問題了?”“其他同學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我們看看怎么能解決?”……從單純籠統的上課狀態不好,聚焦到影響孩子狀態的具體問題,孩子也會梳理清楚“我不是抗拒網課和老師,我只是需要解決這些問題。”
3、問:家長居家辦公,還要兼顧孩子網課,其實自身心理壓力也很大,如何變“沖突”為親子溝通的新契機?
答:其實,家長也要學會“示弱”,給孩子和你共同面對問題的機會,比如:生活中的小事,和孩子一起分擔,表達有孩子的幫助和支持,自己輕松了很多,有時間與孩子一起做有用又有趣的事,讓孩子規劃家庭活動。這些生活中形成的能力,都會遷移到未來他需要的地方,這個過程會拉近親子關系,從“有話說”到“好好說”,再到彼此需要、共同分享,就水到渠成。
4、問:有些家長喜歡和孩子講“道理”,結果沖突頻繁。有些家長明白不能“說教”,但就是屏不牢,如何是好?
答:拒絕“說教”,才能親子共贏。“說教”不僅令孩子苦不堪言,也令家長情緒壓抑,批評孩子時,如果沒有做好情緒管理,傷人傷己。直接的批評“說教”,不僅阻斷了孩子的情緒表達,還傳遞給孩子的感覺就是“我的感受不重要”,后果是情緒壓力沒有出口,進而形成溝通問題,比如“憑什么我要聽你的!”如果我們換個角度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亮點和特點,才能尋找到適切性的策略。學會欣賞孩子,正確鼓勵孩子,是對孩子成長的推動,也是家長自身的成長。
5、問:從“說教”到“欣賞”,家長怎樣轉變角色,克服焦慮,共同度過網課特殊時期?
答:家長角色轉換,孩子才能積極樂觀。當孩子遇到壓力呈現消極、退縮、不安或倦怠時,是孩子潛意識的一種自我保護,盡量待在舒適區,不敢往前走。此時,如果能得到家人悉心的陪伴、信任、欣賞、合作和引導,慢慢地就在舒適區外擴展出一片成長區,這是激活孩子勇氣和力量的重要手段。缺乏家庭支持系統,孩子就需要直接面對恐懼區。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尤其在一些特殊時期,家長有意識實現從養育者到引領者、合作者、欣賞者、陪伴者的轉變,引領孩子從被動到主動,增強抗壓能力,適應特殊時期,敢于面對成長中的事件和問題。
還有一個重要力量不能忽視,那就是父親的參與度和關注度。網課期間,調動爸爸的積極正向參與,一定會有大收獲。
學會回顧,激活孩子內心的經驗和力量,我們曾共同走過2020年居家網課時光,和孩子一起回顧那時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亮點,充滿信心迎接當下。親子關系從對抗到彼此需要的和諧共生,共同克服焦慮情緒,迎接親子關系的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