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挨打視頻并不夸張,不知道大家平時不理解小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但是,最搞笑的是,真的能用“打”來解決問題,而且還是“說什么”,更是搞笑的事情。
因為小孩子嘛,會在挨打的過程中學會這種社交技巧。
小孩子不聽話,讓他打,他這個“打”會隨著長大,將來他不會還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是,這是孩子在“挑戰(zhàn)底線”
的時候,他不會學會正確的方法來達到目的。
我們看到很多家長就是說打這個,因為他是從小打大的。他自己小時候被打,也不敢還手。那個時候的孩子,只要做錯事就不敢還手。家長根本不敢還手。而現(xiàn)在的孩子是什么樣,長大了也不敢還手。
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旦犯錯,就會遭受到父母的打罵。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挨打是必然的,是會被體罰,于是就不敢。
而這個“打”就是很多家長常用的方式。這種方法不管孩子,孩子犯錯誤就挨打。這樣的話,不僅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還會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傷害。
第二:打孩子的過程中要有底線,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孩子犯了錯,應該受到什么樣的懲罰呢?什么樣的后果才是最合理的?這一點很重要。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犯錯誤了,就該打一頓,其實不然,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父母都要做一個好榜樣,自己也要做一個好榜樣。家長的行為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而最直接的行為就是在孩子面前打他們的父母。
父母都是成年人,在做事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的對錯之分。比如孩子在玩手機時,父母可以說:你是不是有玩手機忘了時間了,你是不是不聽我的話了,你是不是不早睡了,你是不是要先改掉自己的壞習慣,你是不是有毛病,等等等等等等。
這些對孩子的一系列的提醒,其實是在提醒父母,告訴他們孩子有這樣的錯誤行為,需要教育,需要改正,需要改正,應該讓孩子們記住的就是這樣的一種錯誤。
所以,我們要記得告訴孩子,做的是對的,但是要把錯誤的地方做錯的地方總結為我所能。這樣能讓孩子記住自己的錯誤,以后遇到同類事情時,也會主動的做出正確的選擇。
3、 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家長如果真的在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候,就應該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玩一些親子游戲,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增進親子關系,還能夠在孩子玩游戲的時候,教育孩子,起到一個很好的示范。
說實話,父母想要孩子少玩手機,就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如果有工作的需要,那么在陪孩子的時候,盡量不要玩手機,如果可能的話,就陪孩子一起玩一下,把工作中的一些錯誤都解決掉。這樣,也能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次數(shù),何樂而不為呢?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如果不給孩子玩手機的話,孩子會哭鬧,擔心孩子近視眼,或者是產生不良的體態(tài)。對此,專家表示,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配備一臺手機,把手機當成寶。其實孩子想要的不是手機,而是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小家,能夠有一個自己的小家,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小小的獎勵。
其實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他們就像小時候一樣,玩具從孩子手中拿走,不管誰給他,他都能玩很久。這對于孩子來說,其實他們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并沒有這個年齡段孩子玩游戲的樂趣。孩子的世界也很簡單,他和小伙伴們一起游戲,一起講故事,一起做游戲。這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父母不妨多陪陪孩子玩一些游戲,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通過扮演游戲,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孩子還可以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還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到生活中的技能,比如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克服恐懼,如何向別人道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