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小孩子不聽話,在這里,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小孩子聽話,沒有太多的爭議,如果他們很樂意配合大人,那么就沒有必要強迫他們聽話。但是如果他們不配合,就有必要來臨了。
給小孩子的指令
小孩子不聽話,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用言語進行管教,但是往往會收到很大的效果。因此說在管教的時候,家長和小孩進行溝通的時候,盡可能地站在小孩的角度出發,不要居高臨下地指示他們。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和小孩溝通的時候,家長的語氣一定要平和,要像是朋友一樣的語氣,而不是用命令的語氣去表達自己的看法。就比如說孩子不想睡覺只想打電子游戲,家長就可以說:“你是不想睡覺嗎?那我就來幫你一起玩一會兒。”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你越是一味的說教,只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在命令他,自然會對你更加抗拒。和孩子溝通,選擇一個和孩子心態一樣的方式,你可以選擇帶著他一起玩,你可以像他一樣和他說:“你想到我剛才的感受,那么,我也可以接受你的想法,我也可以接受你現在的想法,因為我們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去練習。”
4.如果你和孩子都沒有完成一些作業,或者孩子抱怨作業太難,你可以讓他先在電腦旁邊玩一會游戲,這會有助于你孩子平復情緒,并且加深孩子的記憶。
5.如果孩子確實是因為家庭作業沒寫完,而被老師批評了,你也可以問他:“為什么不寫完?”
如果他回答說:“我剛才看了一點都不高興,我覺得作業太多了,太難了,我寫完了,然后我媽說,你這次考差了!你怎么這么笨?”
如果你只是這樣跟孩子說:“老師批評你是因為作業不會寫,還有不會讀,你感覺很難過。”
這會讓孩子覺得他不是被批評的,而是被理解的,并且被尊重的,他會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議。
6.如果孩子是擔心,害怕,不敢承認自己的問題,那么孩子就需要接納他的恐懼情緒。
其實,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有時候不是“不知道”,而是“害怕”,會讓孩子害怕恐懼的事情越來越多。
比如:
不想上學,因為害怕老師,害怕同學嘲笑;
或者因為功課太難,不敢面對老師,害怕同學嘲笑;
最后,只要一想到上學,就會有強烈的想要上學的情緒。
孩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東西感到恐懼怕。
當他們出現恐懼、焦慮、不安等情緒時,父母如果沒有及時正確的疏導,就會造成他們心靈上的創傷,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性格塑造。
他們會產生焦慮情緒,甚至會有厭學情緒。
因此,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很正常。但如果家長阻止他們去上學,那么他們則會產生強烈的情緒,甚至會導致孩子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出現心理問題,最主要的因素是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
過大,超出了孩子能承受的范圍,讓孩子喘不過氣來,再加上來自父母過高的期望,孩子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陷入到自卑的情緒之中,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會逐漸產生厭學情緒。
一、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堅強后盾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堅強后盾。
父母要做到和孩子之間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這就要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首先要了解孩子,知道他們心中所想,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懂得和孩子溝通,當孩子因為考試不理想而緊張的時候,父母就要以鼓勵的話語和孩子交流,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問題有更好的分析,同時也可以通過其他同學的例子了解到自己孩子的閃光點。
當孩子能夠主動積極的去完成一些事情時,父母要及時肯定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具有可以讓人依靠的人,從而樹立信心。
當孩子積極進取的時候,那么孩子也會主動的去學習,他們對于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也會更加的樂意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