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和他的玩具分離焦慮
第4天:結束語-6周(從1-4歲)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現(xiàn)在有什么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有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你就要用這種方式去溝通和處理。
1. 通過行為,讓孩子來適應這種分別方式的變化。
孩子的分離焦慮,通常在2-3歲時會出現(xiàn)一段時間,比較輕微,這段時間是不需要過度擔憂的。
如果你的寶寶很少出現(xiàn)分離焦慮的話,這種情況可以調整一下。
1.媽媽要給孩子留出過渡的時間。
2.每周至少有兩次的戶外活動。
3.與孩子共同活動。
4.如果分離時期有意外情況,例如寶寶在面臨重大事件、應激反應,請保持好心態(tài),主動與寶寶交流,隨時與寶寶的家人溝通。
寶寶說要我陪他的時候,我應該是靜靜的陪伴,我絕不會坐在旁邊玩手機。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會感到被重視,他會努力向你展示他內心的安全感,他的焦慮、不安,當然也就會減少。
當寶寶哭泣時,媽媽應該抱抱他,撫摸他的背,這種情況稱為“安慰”。雖然在人的本能中,傷心的感覺,人會變得更加焦慮,但是只要安撫了自己的情緒,孩子會變得更加的開朗,更加愿意聽你說話,讓你及時了解到他的情況,而不是批評他。
當寶寶哭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安撫,讓他有了安全感,并且讓他能夠在你的視線中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通過哭讓孩子知道你永遠都是關注著他。
在寶寶哭泣時,我們不要急躁,保持冷靜,很有耐心,當你帶著寶寶一起安靜一會兒,他可能就會有安全感了。此時你可以在離他不遠處看他哭,只要保證安全就可以。
第二,爸爸媽媽要有更多的耐心
如果媽媽脾氣暴躁,缺乏耐心,并且做不到做到不生氣,孩子也就不愿意靠近你了。
所以在抱寶寶的時候,我們不妨多放幾分鐘,有足夠的耐心去做,我們自身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不能隨便說“不”
孩子在一歲半到三歲的時候,都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突然指著某個東西說“不”,有時候也會用一種夸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如“媽媽”、“不”、“不行”。這時候的他們會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即使家長拿著手機在家里,也不愿意和家長對視。
所以,想要養(yǎng)育出一個聰明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多關心他、了解他,讓他有“安全感”,而不是去剝奪他的“掌控感”。
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媽媽,不至于成為一個情緒失控的媽媽。
所以,請多給孩子一些愛的抱抱,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再嚴厲地管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