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反思反思反思?
當孩子的行為超出家長允許范圍之內,比如故意和大人對著干、故意不聽話等等,做家長的一定要警醒,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否則,你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你會痛苦不堪,你會為你自己的無能而感到羞恥。
當你意識到自己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了過度焦慮的時候,你可以告訴自己:“孩子現在知道自己做錯了,只是覺得沒臉再做父母的錯,我要換一種態度來管教孩子,而不是對孩子發脾氣。”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你意識到自己在管教孩子,而孩子也在覺察自己的時候,就會放下自己的焦慮,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這樣做的最大的好處是,你會發現,孩子逐漸地放下了防御心,開始接受父母給出的管教,而不是對抗情緒。
同時,你也可以通過制定規則來引導孩子,讓他明白,有些事是沒有“度”的。
2、孩子不遵守規則,父母要反思自身原因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我們把一個規則看成是一條“道”,而不是一條“道”,那我們就會看到問題的本質。
所以,當孩子不遵守規則時,家長要反思自身的行為,看看自己是不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比如在家中的時間,是不是總是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
如果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情緒去影響孩子,那么他的情緒也會變得很大,只有父母的情緒穩定了,孩子才能更加安定。
3、不要去批評孩子
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們總是會下意識地去質疑孩子,想要得到一個完美的答案,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憑著完美的心理去做事情。
比如我們希望孩子認真讀書,自己卻拿著手機在那刷視頻、看電視劇;我們希望孩子努力學習,自己卻在那玩手機、打麻將;我們希望孩子努力學習,自己卻拿著手機打游戲、看電視;我們希望孩子熱愛運動,自己卻拿著手機不放。
我們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如此?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也像孩子學習的榜樣,認真地去引導孩子?
4、要相信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差,并不一定就是他有多動癥,他們真的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們要多聽孩子的想法,不要逼著孩子做他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美國著名作家珍妮.艾里姆說過: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是父母成長過程中的一種陪伴,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
那么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時,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1、穩定好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順利度過這段時間
我有一個朋友,她兒子三歲的時候,她覺得非常難熬,每天都是等到晚上睡覺時間,又要和孩子發脾氣。
因為這個問題,婆媳倆人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這次她兒子哭著說:“我以后不這樣了,我以后再也不這樣了?!?/p>
“那你知道錯了嗎?”
“媽媽,我知道錯了,我以后再也不這樣了?!?/p>
后來,孩子果然不跟她對著干了。
后來她問孩子,孩子說,有時候吵架時,感覺自己不知道為什么會想要吵架,甚至她也發現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呢?
孩子告訴她,吵架時,媽媽經??刂撇蛔∽约旱那榫w,所以想要回去好好的對待孩子。
父母們總是以自己的想法為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行為,孩子們真的是合乎情理嗎?真的只是孩子嗎?
2.父母過于嚴厲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提到過:“所有人都躲不開“自卑感”。
“自卑”這個詞,很多人并不陌生。
小時候,爸爸對媽媽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哪個不是像你這么好學?!?/p>
媽媽一驚,不顧孩子的自尊心,不顧孩子的感受,瘋狂地數落孩子,并且因為孩子的反應激烈,責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