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孩子焦慮了
我和兒子從年初就開始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親子共讀。
剛開始孩子特別焦慮,可能是高中的原因,只有經過大量的閱讀,他才知道高考的重要性。之后雖然高考的壓力比較大,但我沒有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輕松了許多。孩子心態穩定了,每一次考試都在進步。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最近一次模擬考試,兒子的成績提高了33名,我又給他定了目標,下次模擬考至少要比上次提高5名。看到兒子的努力和進步,我覺得自己這一年是來多有收獲。
高三以后,孩子還是說“我不想學了,我感覺我不適合學習”。是的,當你不想學習的時候,你的痛苦就已經伴隨著你的痛苦。
而我總覺得,學習=痛苦。曾經以為,痛苦是來自于內心,但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比如:失去興趣的時候,我們去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不再對一件事情耿耿于懷;又比如:失去小伙伴的時候,我們嘗試著重新認識新朋友。但遺憾的是,事與愿違。
一次次地失望后,我開始自暴自棄,不再想要擁有一切。一次次地失望,差點傷害到我的自信心。甚至在每次考試之前,我都覺得自己真的很笨。這樣的惡性循環,我努力過后依然無望獲得成功。
我不知道自己哪里是優點,哪里是缺點,然后陷入自我懷疑。
我不想學畫畫,可是我沒有資格。
我想彈鋼琴,可是我沒有勇氣。我想到要去參加比賽,可是別人都在看,只有我沒有機會。我覺得我的水平低,好像我就是一個很差勁的人。
我不想去學校,好像我什么都做不了。我不想上學。別人都可以去,我不想上學。別人都可以去,為什么我不可以呢?
不上學對我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我必須面對這些,我不能讓別人活在別人的陰影當中。我得承認這些,我必須得接受這些,可是這些都太遲了。我該怎么辦呢?我想用什么辦法來代替我的恐懼,我想要逃離這些。
面對這些,我開始有些恍惚,這個時候,我一直在想:我怎么才能不焦慮?我要是不來學校了該怎么辦?我的未來在哪里?我的人生會不會毀在這些地方?我的未來會不會走?
看了一下這個帖子,我終于找到了答案。我一直不想讓別人來煩我,這個帖子的后面一直是一個學生,讀到這里我想起了心理學家加繆斯丁教授的話:
“我想要我的孩子比我自己的孩子更好。我只想讓他們重視他們的感受,給他們更多的自由,不需要把他們束縛在自己的思維里。”
我一直很喜歡她的文章《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是的,我喜歡用“幻想法”讓我們的孩子像我們自己一樣,慢慢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