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排解?這是很多老年人的生活中會遇到的難題。老年人面臨“帶不好孫子孫女”這一現實問題,抑郁癥的癥狀往往更為嚴重,而且老年人還有很多其他心理健康問題,這又是困擾老年人的一大問題。張欣華介紹,他曾遇到老年人在醫院檢查時發現被確診為抑郁癥,“當時我也很震驚。”
張欣華說,老人因為種種原因得不到幫助,病情反復,自己又沒有勇氣去就醫,結果導致身體出現了一些不適,這個健康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張欣華指出,有些老人退休后健康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長期坐著不動,身體健康出現了一些問題,但這些健康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慢慢地就會導致身體功能的退化。而老年人對于自己生理疾病的不重視,會導致疾病的反復發作,如骨質疏松等。
除了心理方面的問題,現在的網絡成癮更加常見。張欣華介紹,老人網絡成癮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三是社會環境影響。“這兩點當然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張欣華說,老年人的精神狀態、生活狀態和網絡成癮呈現等相關因素,比如長期沉迷于網絡或游戲,早期缺乏父母陪伴,容易與外界缺少溝通,缺少交流溝通等,都會導致他們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總的來說,青少年網絡成癮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張欣華說,學業壓力大,沒辦法排解內心的孤獨、空虛和無助。
互聯網的出現,讓很多老年人慢慢養成了使用手機的習慣。國家也在不斷完善網絡的使用規則,比如家長可以要求子女給自己設立一些手機管理規定,必須要用手機完成的事情,和孩子商量好手機使用時間,讓他學會合理規劃和使用手機。可以一起制定一張“慣例表”,規定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時長,以及時長等等,通過數字產品的規范,幫助老年人在數字生活中建立起良好的數字家庭的觀念。
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員陳學鋒說,老年人由于生理和生活的變化從而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對手機的依賴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我們要在子女的支持下,重視‘銀發族’的情感需求,加強對老年人需求的關注和服務,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據悉,目前我國針對老年人的互聯網使用情況進行了分級管理,其中明確規定,對老年人有限制內容、平臺的和服務提供者的上網行為進行統一管理,網站平臺應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技術手段進行預防和干預。
針對老年人容易沉迷網絡的問題,陳學鋒表示,針對老年人上網的利與弊,他們也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明確上網的目的是“渡好雙面”,幫助老年人通過更多地接觸網絡,通過更多地接觸網絡、了解資訊,接受不同的信息,豐富多彩生活方式。二是,在使用網絡的同時,還可以適當規劃時間,增加老人的樂趣,幫助老人減少上網成癮的可能性。
陳學鋒表示,根據實際情況,中老年人長時間上網,就會減少使用網絡的時間,尤其是節假日和寒暑假期間,一定要做好計劃、規劃,如日計劃、周計劃等。同時,老年人會接觸電子產品,要避免過度使用,老年人要將時間奉獻給老年人。
如何與老年人相處
隨著老年人退休離開社會關系越來越近,退休生活逐漸步入常態化,大多數人回到家庭后,對老人才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感。有的老人為了子女的健康,選擇留在家里照顧孫子,照顧孫輩,甚至有的老年人還成了網癮老年人,無法自拔。
今年一季度,國家統計顯示,我國60%的老年人日均上網時間超過10小時。超過10萬老人日均在線超過10小時的,至少已有65歲以上子女。
“網癮老年人有三大原因。”褚志愿說,除了自身原因外,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現在智能手機功能太強大,上網成癮的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成癮。尤其是網絡游戲,“上癮”這個詞就更容易成為年輕人的“每日”話題。
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統計,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占比為25.4%。
12—16歲的青少年是網癮高發人群。雖然目前尚處于青春期,但網絡成癮現象在全國各地都是常見,并且呈現出低齡化趨勢。
據權威數據統計,網癮患者平均每天上網時間為10.5小時,平均每天上網時間超過5小時,平均每月的上網時間超過10小時。而造成中國青少年網癮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網絡的不良影響。網絡上的信息傳播泛濫成災酸,孩子沉迷于網絡世界,會導致思想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此外,過度上網,還會導致青少年生物鐘嚴重紊亂,導致精神恍惚,長時間玩網絡游戲,會導致視力下降,注意力渙散,影響學習,對孩子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此外,網癮高發人群多為12-18歲的青少年,他們在網絡上花費大量時間最多的是主要是娛樂、社交和學習,同時也有可能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有的青少年因長期上網而荒廢學業,成為“精神疾病”。
對策
家長和教師應正確引導孩子的心理、情感
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在平時生活中建立良好的關系,對于青少年來說,首先要了解其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及時、正確的幫助他們宣泄負面情緒。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