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青少年心理醫生戳重點
15歲的女孩睿睿(化名),已經休學一年多,最近總是在自己的房間里用電腦玩游戲,還經常對爸爸媽媽大吼大叫。為了讓睿睿把心思都用在學習上,夫妻倆給他報了一家補習班,周末更是全天時間都在學習,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有一天,睿睿的爸爸突然發現,睿睿竟然開始沉迷電腦游戲了,他發現后大發雷霆。一怒之下,把孩子的電腦沒收了。
沒想到,孩子居然每天趁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偷偷玩游戲,并且還為此交了幾個男朋友,整天在游戲的世界里,而且還經常通宵熬夜。父母是急得不得了,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一點作用都沒有。后來,他和爸爸的沖突升級了,父子倆人經常吵架。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他覺得父母不尊重他,每天都在謾罵聲中度過。他恨自己弱小,就想離家出走,來逃離父母的管束。
(一)、有的父母會對孩子使用暴力,把孩子當成情緒的發泄口
有的父母在工作中被領導叫做老板,回家以后就會對孩子惡語相向,言語辱罵,辱罵孩子。這類父母會讓孩子陷入到深深的自責中,覺得自己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從而產生強烈的負疚感。
很多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做錯事是要受到懲罰的,因此他們也就不愿意做出改變,因為這樣沒有任何人能夠幫自己,因此他們往往就會采取暴力的方式去迫使別人屈服。比如像上面這位爸爸那樣,在被老師叫到學校后,他會因為自己犯了錯,擔心爸爸被老師責罰而選擇了逃學。
其實從孩子不聽話的事情上,也能夠看出父母是怎么對待孩子的。父母如果選擇暴力教育孩子,那么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
因此,面對孩子不聽話的行為,父母更應該學會正確引導,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轉移到孩子的身上,學會傾聽孩子,讓孩子把內心的想法告訴自己,這樣的話孩子才能夠得到父母的幫助,因為他們也會因為想要得到父母的幫助而變得更加的優秀。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不聽話”
1.尊重孩子
不管是什么時候,父母都要尊重孩子,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父母能夠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那么孩子也能夠學會更加的尊重別人。在與他人溝通的時候也會更加的心平氣和,遇到事情的時候更加的冷靜。
2.理解孩子
父母之所以會出現打罵孩子的行為,是因為在他們的想法和行為中對于孩子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他們認為只要孩子聽話,他們就會給予他們最好的愛。
因此,當孩子因為聽話而受到父母的贊揚的時候,他們便會對父母產生一種信任感。在他們心中會認為,父母的行為就是在告訴他們什么,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父母是值得被愛的。而當他們的內心產生了這種信任感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內心。
3.給孩子立規矩
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規矩應該要立下之后,給孩子立規矩,立規矩是為了讓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因為他們的不聽話。這樣的話,他們在觸犯了規矩之后,只會想著如何去和父母對抗。
對于很多父母來說,對于這種懲罰,他們往往都會選擇一笑而過,將它當作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但是,如果這個教育方法用得過重,那么不管孩子的內心如何反應,他們的內心都會不舒服。這會讓他們的內心受到傷害,認為家長不喜歡自己,從而產生叛逆行為。
4.給孩子樹立規矩
在孩子三歲以前,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他們很大程度上還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們的規矩。
同時,家長們要記住,我們不是一個整體養育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
培養孩子的規矩,不能靠家長單方面的嘮叨,而是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系,對于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只有父母的理解和陪伴,才能讓他們健康成長。
1.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關系的和諧,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不要大聲責罵孩子,也不要過分地責備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自卑,更加煩惱。
父母的和諧,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家庭的溫馨和睦,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
2.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要把孩子當做成人一樣尊重,多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覺得父母能懂他的時候,慢慢會和父母拉近距離,在學校也會交到朋友。
3.父母也要多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
父母可以多和孩子溝通,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在運動的同時還可以增進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