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子會得焦慮癥嗎?
有專家說,并不是所有焦慮癥都是對孩子的“行為使然”,而是孩子的“心理活動”使然。人的行為和情緒是相互影響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產生于潛意識中的焦慮”,它是指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不適感,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通俗地說,就是有些人在碰到困難或挫折時,產生了一種“消極心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比如在小時候,孩子比較頑皮,媽媽就對他說:“你真笨,又沒考好”;孩子沒有考好,媽媽就會對他說:“怎么這么笨,又沒考好”;孩子犯錯誤了,媽媽就會對他說:“你怎么這么笨?笨得跟豬一樣”………………
因為很多父母覺得這樣的一句話,孩子“不聽話”了,就是孩子不聽父母說話了,就是孩子有問題了。
當然不是。
孩子“不聽話”是天生的,是生理成熟和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
很多父母以為,這是孩子長大了,翅膀硬了的表現,但其實,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對父母言聽計從,因為他們有自己獨立意識,有自己的需求,他們想要獨立,但他們沒有辦法,他們也想要父母對自己負責任。
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耐心,并給予孩子正面的引導。
圖片來源于網絡
首先,不要打罵孩子。
被打罵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兩種極端的表現,一種是不敢再做,從此一蹶不振;另一種就是“變本加厲”,會變本加厲。
如果打罵都不管用的話,那么只能是父母放棄治療。
有的父母會問,那我該怎么辦?也許,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是,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同時也要注意千萬不要打罵孩子。
3、給孩子制定規矩
對于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想要讓他們遵守規矩,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們制定好規矩。
家規制定出來之后,需要嚴格執行,如果沒有按照規則來,則可以通過適當的懲罰,但是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一旦制定了規則,父母就要嚴格執行。比如,孩子要吃冰激凌,可以選擇不讓他吃,但是父母就不能妥協,讓他在商場里等著,等孩子覺得好受了,可以好好地說“我不在看你的餅干,我不喜歡你了。”
如果孩子正在看一場電影,可以大聲說“我想要看完這集,然后馬上就關掉”。
如果孩子正看一部電影,父母不能答應,孩子就會抱怨:“你不能一直看,我就要看一集。”
父母要學會與孩子好好溝通
3.尊重孩子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做事情不考慮周全,因此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見。
但其實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應該尊重孩子。
比如孩子想先看會兒電視再做作業,但父母不答應,孩子就會發脾氣,這時孩子就會感覺委屈,就會表示自己的不滿,甚至會出現頂嘴的行為。
所以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意見。
4.和孩子做朋友
有的孩子在家里,沒有自己的玩偶,有的孩子從小就開始有自己的玩偶,但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感受到冷落或者是冷落,所以有的孩子就會通過頂嘴來表達。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在外面的時候,能夠和自己的玩偶說話,但是,在家里,和父母之間的交流卻越來越少。
孩子頂嘴是為了表達自己的需求,但是卻沒有正確的方式,如果家長一味的去指責孩子,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的想法是不被重視的,產生叛逆心理。
所以,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并且認真的聽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頂嘴的原因,家長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3.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孩子頂嘴,家長們會覺得很頭疼,覺得孩子這么小就愛頂嘴,長大了怎么辦?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