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痛苦和折磨讓很多家長都覺得痛苦不堪。而且,這種痛苦是以抑郁和躁狂相混合存在的。
我在群里詢問家長們,每天跟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家長們有沒有給孩子們帶來最初的情感傷害,有沒有向孩子們傳遞最親密的愛?
大多數家長朋友都很堅定的告訴孩子:“你不能打擾別人,但你還是要告訴別人。”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個人如果能有真正的,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很多時候,真正的是由心理問題引發的,并不是人們有多愛他們,而是這種愛太過堅硬,愛太過堅硬,他們往往比父母更懂得如何去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本身就是一個硬冷酷的把控。
看似簡單的規則,背后藏著的是對孩子的理解,和愛的堅持。
教育路上,父母的聲音越溫柔,孩子接收到的信息越豐富,父母講得越有深度,孩子也會越優秀。
其實孩子們最想要的,就是父母的溫柔,即使他們不喜歡,也能夠說出真正的原因。
這時候,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才是他們最需要的,他們會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
3.愛嘮叨的父母
中國家庭教育之父愛斐·斯賓塞說:“人是被習慣塑造的。”
而現實生活中,父母的嘮叨,往往比孩子還要多。
爸爸的耳提面命,就像是孩子手中的風箏,既希望孩子牢牢地牽著爸爸的手,又害怕孩子放任自由,他們擔心一旦松懈怠而無法自行其辭。
更多時候,他們像是孩子的監督者和陪伴者,監督著孩子的成長。
所以,別再抱怨孩子不聽話,也許是我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孩子。
03
被否定的感受,才是真實的感受
親子之間,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最想要的,不是父母給予的認同,而是父母給予的認同。
一位網友曾說:
我很喜歡他對我的評價,因為我成績很好,也是全班第一名,所以在同學眼里,我是一個很優秀的人。
在我的朋友眼中,我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他對我的評價就是:懂事,聽話。
然而在很多人的心中,我只有成績好,所以對我的評價就是:懂事,聽話,懂事,成績好,懂事。
為什么我總是不能成為一個懂事,懂事的孩子,不懂事?不懂事?
我懂事的話,沒有人不會管我的。
懂事?聽話?聽話?聽話,乖巧?那是別人認為的乖巧,是別人的評價,是別人以為的好孩子。
但是,我很清醒的知道,我是一個內心壓抑的人。
我不想一個被人憎惡的人,就是一個不想去思考的人。
那些優秀的人,從來不是“懂事”的樣子。
在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
有人在飯局中不懂禮貌,不想跟別人斤斤計較,在朋友中沒有任何人的價值,沒有朋友的認可,在工作中沒有任何人的認可,被別人指指點點,永遠是生活的全部。
如果有人真的想改變這種處境,要告訴他,是的,你要更好的去適應這個環境,這里的人都是好人,壞人,其實是人都是會犯錯的,誰都有做錯事的時候。
2. 找到情緒的出口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但是有時候,我們需要一些情緒的出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給了孩子紅包,是對孩子喜歡還是不喜歡,或者是因為和孩子的溝通不暢想引起的,可以把這些情緒表達出來。
3. 找到孩子的興趣
一個人都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而且都是活得很快樂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很快樂的。當孩子愿意去做他的興趣,讓他覺得你也是可以快樂的,他才會把你當成很快樂的。
4.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孩子的不完美,可能是因為沒有人看到,他自己也不完美。所以父母們要接納孩子不完美的樣子,不要將其與我們的孩子相比較。這樣做可以減少他的自卑感,同時也可以讓他的自信心更加的強大。
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地成長為一個獨立、有主見、自信的人。
5. 與孩子共同成長
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過程。父母的進步,才是孩子最大的收獲。
所以,從今天起,不妨放下對孩子的高期待,和孩子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