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上焦慮睡不著覺怎么辦?
近日,廣州一名新手媽媽因產后抑郁求助。媽媽張女士說:“我看了很多文章,可是我家孩子夜里總是睡不著覺,哭鬧,擔心。
”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很多家長苦惱:“我家孩子夜里突然睡不著,哭得非常傷心,都睡不著覺了,為什么孩子這么愛發脾氣,會經常發脾氣,想要去分床睡覺,所以現在白天自己睡的好好的,怎么就變成夜里哭鬧,特別喜歡哭鬧。”
相信大家還記得深圳著名親子咨詢師李躍兒在《可怕的兩歲》中寫到的:
“孩子到了兩歲以后就像變了個人一樣,簡直讓人崩潰。這時的他們像個魔鬼,一言不合就跟你鬧,讓人崩潰。
明明那個聽話的孩子,突然就成了小惡魔,家長是不是一個都不敢相信,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什么是“可怕的兩歲”?
“可怕的兩歲”是心理學家們的一個說法,指出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秩序有著明顯的抵觸心理,他們常常會有各種各樣的規則,不遵守規則的現象。
美國心理學家艾森·哈布森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恒河猴實驗,將猴子放在一個有各種喂養方式的籠子里,并安排它們吃喝拉撒,但這些猴子從來沒有出現過。
結果發現,這些猴子在籠子里有一套非常簡單的養育方式,就是用鐵絲網建立各種各樣的“絨布猴子”,只要喂飽了鐵絲猴子,鐵絲猴子就會馬上奮不顧身地跑到實驗室里。
哈布猴子常常被訓練成“假性自閉癥”,這是一種類似于“假性自閉癥”的精神障礙,主要是因為它們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而這種精神障礙的孩子總是“活躍”在一個狀態里,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完美,比如,吃飯,刷牙,走路,說話,睡覺,只要不滿足他的要求,它就會跑到別的地方去,直到把所有的東西全部吃掉。
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什么事都聽你的話,但突然一下,他就不聽你的話了,所以這個時候,家長要放下你的威權,把這個事交給他。
但同時,我們要在家里用和善的語氣和孩子交流,不要用過于嚴厲的言辭和孩子交流,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家長的威嚴而感到恐懼怕,還可以保持著友善的態度,但是如果采用過于嚴厲的語氣,他的內心就會產生排斥,一種強烈的抵抗。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如果沒有做好,沒有給孩子應有的溝通,那么他就會表現出來,我不需要你了。這個時候家長不要發脾氣,不要指責孩子。
相反,家長要帶著耐心,讓孩子把話說完,我們耐心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家長才會及時掌握孩子的情況,并加以解決。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如果回家告訴家長,無疑會使孩子情緒得到控制。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去追問孩子的事情,而是坐下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發生的經過,這樣,孩子才會了解事情發生的經過。如果孩子告訴家長,他做錯了,家長應該及時教育和糾正他,這樣孩子才會正確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如何引導孩子
一、家長要正確認識問題
家長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如果家長只是單方面的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評判孩子,那是無法做到的。所以家長需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學會聆聽孩子,這樣才能打開孩子的心扉,了解他的想法。
二、家長不要以長輩的姿態命令孩子
孩子開始成長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思想,很多時候,孩子是愿意跟家長分享自己的經歷的。但是家長如果以長輩的身份去評判孩子,那么,就會打擊掉孩子分享的積極性,也會影響孩子分享的興趣。
三、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有時候,家長如果以長輩的身份去指責孩子,那么,就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在孩子的眼中,家長是自己的下屬,當孩子在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家長是不允許的,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就會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