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有哪些?
一歲左右的寶寶就會出現分離焦慮的表現,比如去幼兒園時的哭鬧和不愿意與陌生的老師一起走。這時,父母可以先問問寶寶是否有這種分離焦慮的表現。
如果寶寶在表現出對離開自己的不舍時不哭, 沒有害怕、沒有焦慮的反應,也不特別焦慮。孩子突然的不適應,父母就要去理解和接納。否則,孩子會對父母的分離焦慮更加嚴重。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嬰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
有一些嬰兒因為過分害怕一個人睡,或者害怕一個人睡覺而哭鬧不止,常常時常夜醒甚至驚醒。
有的父母對此感到焦慮,這時候可能還會給孩子打預防針,比如經常詢問孩子有沒有安全感,還有很多別的小朋友陪孩子玩耍,孩子有沒有被欺負等等。
對于孩子的這種表現,父母應該及時地對孩子進行安慰,不能通過物質獎勵來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的情緒一直處于不穩定的狀態,父母也要及時幫助孩子舒緩情緒,這種方式很有必要。
3歲以下的孩子
對孩子的哭聲更敏感,父母應該及時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從一歲多開始,會出現一種奇怪的情緒,比如高興時,哭的時候,哭是高興的,不高興的時候,經常會哭的,父母可以很自然地對孩子說“你很高興”。
讓孩子明白,你的情緒也很重要。
當孩子通過哭來控制父母時,父母要及時地對孩子進行安慰,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懂他,讓孩子感到傷心難過。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哭鬧并不能解決問題。
還有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應該溫和地告訴孩子:“你現在是需要冷靜冷靜下來,你可以告訴我,你為什么會發脾氣,我不理解你的情緒,但是如果你能說服我,我希望你知道嗎?”
2讓孩子學會正確的發泄自己的情緒
有的孩子一發脾氣就會摔東西,這是因為他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時,父母不要阻止他發脾氣,而是要理解他,陪著他,用合理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在孩子哭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在孩子發泄情緒的時候,給予理解和支持。
最后,告訴孩子“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們的生活中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挫折,有的時候可能孩子想的很好,可是,他最后還是會把這件事情發泄出來。
因為你會發現,當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他會想要逃跑,而逃避什么事情都躲不開,這就需要家長能夠接納他,幫助他做出改變。
所以,父母首先要注意理解他們的這種情緒。同時,也要給予他充分的信心。
孩子覺得很無助時,可以告訴他,如果爸爸能夠安慰他,那他就會很勇敢,這就意味著你的孩子能夠度過難關。
3、要理解他的感受
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別人理解的,特別是孩子。孩子也是如此。
很多家長喜歡用命令的口氣去跟他溝通,比如他說:“趕緊把作業寫完,我還要去看會兒電視,你寫不完你明天別想玩!”這種語氣勢必會引起他的反感,引起他的對抗。
而作為家長,可以使用間接的方式,讓他自己去思考一下,為什么要這么做,而不是直接命令他。
你可以對孩子說,他正在玩游戲,作業寫不完,那么你可以說:“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決定怎么玩,那么今天就一定要寫作業,可以不寫作業,但是不能玩了,因為你一旦玩了,就會失去學習的時間,而且作業不能按時完成,你的學習成績會下降,你的排名也會下降。如果你把作業的質量也下降,那么你玩的時間自然會下降?!?/p>
這樣讓孩子有一個思考的過程,他想了想,也許他就是不想寫作業。所以,給孩子選擇的空間,可以讓他自己思考一下,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也是他主動地思考的過程,孩子對自己玩的時間也有一定的掌控,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作業自己可以安排,而且能夠保證質量,對學習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