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焦慮怎么照顧?這里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里你能找到答案。
作者 | 哎呀媽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抑郁焦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一次特別的談話中,阿黛爾·法伯說:“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就覺得是自己的錯。”
這句話引發了我的深思。
為什么父母會不自覺地產生下面這種感覺呢?
如果說有條件養育孩子的父母,最近和伴侶的關系是親子關系中比較和諧的,然而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卻是一種放不下面子的態度。
比如,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和伴侶產生分歧途。
比如,孩子不聽話,會打罵。
比如,孩子不寫作業,有時候會找各種理由不寫作業。
總之,孩子是自己的,該說說什么話,該做什么事,似乎總是在反復強調。
如果父母不理會,或者說有偏差行為,孩子也會反復的在這個循環中,走進死胡同。
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孩子多點耐心,要多一些鼓勵,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比如,每天和孩子一起起床的時候,給他一個擁抱,給他一個肯定。
然后,在行為設置上注意這個行為的約束和限制。
比如,如果孩子在放學后喜歡玩游戲,并且在放學后又在家里玩,那么我們就可以讓孩子在放學后,玩半個小時的游戲。
如此一來,孩子的自控力就得到了提升,對父母的管控度也會更加的鞏固和提高。
這樣孩子就會更加有自控力,而且每次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不讓自己沉迷其中。
· 第二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戲,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實生活太枯燥,孩子沒有事情能夠干。
所以,家長不妨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出去旅游,讓孩子在旅途中能夠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見識,孩子在旅途中能夠從玩游戲中找到快樂,也能夠通過游戲來釋放壓力。
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的生活變得充實,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 第三步,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
孩子沉迷游戲,一定是覺得生活比較枯燥,沒有樂趣。而家長可以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跆拳道、游泳、繪畫、彈琴、旅行等等,讓孩子在興趣愛好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從而讓孩子不再沉迷游戲。
家長要是想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還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比如控制游戲時間、控制游戲設備等。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幫孩子確定一個能夠讓孩子自我管理的學習目標,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動力,而自我管理就會讓孩子變得更有效率,更有效率。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告訴孩子,你不自律,沒有自律,我都管不了你了。
第二,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孩子的自控能力是比較差的,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規則,然后把這些規則規定寫下來,貼在家里比較顯眼的地方,讓孩子時刻監督執行。
比如,每天晚上九點鐘睡覺之前完成。
很多家長說,這樣很麻煩,關鍵是執行規則怎么做呢?
可以試試從行為規定上開始。
讓孩子自己列出當天需要完成的事情,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并把它們寫下來。
家長也可以在周末的時候讓孩子在完成作業的情況下進行一些自我管理。
比如,如果孩子想要看卡通片,每天只能看兩集動畫片,或者是做完作業后看兩集動畫片,以此類推。
3. 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要看動畫片的時候,可以用孩子的方式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孩子想要玩手機的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說:
“媽媽帶你去玩手機,不過寶貝我們要記得有一個約定,如果你能提前完成作業的話,我們就可以玩一個小時的手機”
“如果你能在規定時間內寫完作業,我們就可以玩一個小時的手機”
“如果你能在規定時間內寫完作業,我們就可以去玩一會游戲”
“如果你能在規定時間里完成作業,我們就可以帶你去吃好吃的”
這些約定能讓孩子明白,我們說話不算數,所以親子關系會更好些。
第二步,避免對孩子發脾氣
父母們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但也不必因為情緒影響到孩子的行動。
先將情緒穩定下來后,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的底線在哪里,我們要怎么做。
比如我們對孩子說,“如果你寫作業的時候不專心,媽媽就會吼你”,孩子這時候就會乖乖的去寫作業。
父母在給孩子發了脾氣后,可以對孩子說:“如果你表現的不好,媽媽也會吼你,你先去寫吧,如果寫完了,媽媽會獎勵你一個小禮物”。
等到孩子完成作業,或者考試成績有所提高時,父母就可以給孩子適當的獎勵,讓孩子的內心更加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