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孩子緩解焦慮,取得優異成績
然而,作為一名教師的肖瑤, 不久前,她已經在這個“新起點”上加入了家長群體。
肖瑤在信中提到,因為工作的原因,她經常很晚才下班,“下班后,我特別希望孩子能有更多的時間與父母在一起。但現在常常感覺身心疲憊,‘孩子寫作業’的陪讀讓她更加焦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本期,她就幫您分析了家長如何緩解自身的焦慮、緩解焦慮,幫助孩子從學習中找回自信。
“在很多情況下,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期望值過高,讓孩子產生過度焦慮,對學習產生負面影響。”肖瑤說,由于有不少家長往往只關注孩子的成績高低,而不關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導致孩子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一方面孩子會向父母尋求幫助,但另一方面孩子又不愿意向父母求助,甚至會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不愛自己”。
“孩子和父母做朋友,彼此關心,表達關心。但有時父母不是很有能力,需要孩子諒解父母。如果家長表現得好,也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你需要父母做什么,你希望父母怎么做。比如,有的孩子告訴家長,‘我不需要父母每天盯著我做作業,但我知道在我做作業時,父母總在旁邊做事,可以適時適當的打擾我。我以后有事了,父母就會來找我了。’可是,這個時候的孩子往往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善用“溝通”這個橋梁。”卡卡媽建議。
別急著去糾正孩子的錯誤
卡卡媽建議: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并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而是獨立的個體。父母需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同時,也要給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不要去剝奪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不能用同一種方式去處理所有孩子之間的問題。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學會改變自己,盡量用尊重的態度去教育孩子。即使孩子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也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應該給與孩子充分的肯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尊重。這樣,他們才會更加自信。
不要總是去打斷孩子的話
卡卡媽建議:
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孩子的某些想法,雖然是比較幼稚,但是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真的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學著去尊重孩子們的想法,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間。
當孩子們有了足夠的思考能力,才會慢慢的開始思考一些我們不認可的東西,
也會慢慢的選擇放棄一些我們認為是錯誤的事情。
2. 用平和的語氣讓孩子明白“規則”
我們總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試圖用我們的權威去震懾孩子,但是這個時候孩子并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理解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和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
父母就會不耐煩,說:“你說那么多,我還不知道,你自己去做吧。”
可孩子呢?他還只是需要父母的一個安撫,另外他也需要一些時間去消化自己的情緒。
當父母給孩子定下了規則,但是孩子卻沉浸在之前的“掌控感”里,那是在父母手中的一個小工具。
3. 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在孩子面前,父母是會用命令的口吻說話的。
比如你現在還沒有睡覺,外面已經開始了狼藉,你現在還不睡覺,爸爸媽媽就會把你抱走了,如果你不睡覺,那就是爸爸媽媽要把你抱走了。
從孩子的角度,父母會看到他們這種被命令的感覺,他們覺得自己的想法并不重要,所以爸爸媽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也就是家長一種霸道的表現。
當孩子和父母對著干,而家長不理解時,家長一味的打罵,只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同時他們也是會有很大的情緒的,會感到委屈,而這種情緒就會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對于父母的權威,他們不僅不會聽,而且還會變得更加的叛逆。
家長不能將孩子當成是不懂事的小朋友,如果孩子總是和父母對著干,那就是不懂事的表現,所以家長也要考慮到是否要將孩子當做一個不懂事的小朋友。
2.不要強勢教育孩子
有些家長對于孩子過于強勢的處理方式,就是因為孩子的叛逆。
家長們常常會將孩子當做是自己的附屬品,覺得孩子做什么都是對的,認為自己就是經驗之談,孩子應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
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進行交流,當然就會疏遠父母,可是孩子也不應該絕對的聽從父母的,因為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3.對孩子充滿愛意
不少父母對于孩子總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更加優秀,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孩子本身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父母如果過于強烈的要求孩子能夠做到不喜歡被逼迫,只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所以有些時候父母的內心十分的脆弱,所以對孩子也是充滿了愛意,但是父母的愛對于孩子來說就是壓力,這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