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躁狂輕抑郁,和藥物治療是一樣的,我們要了解的是雙相情感障礙是屬于非常嚴重的精神疾病,它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所以我在這里呼吁大家一定要理性對待雙相情感障礙,更要理解并尊重這個疾病,如果你有問題的話,一定要及時解決,以免耽誤病情,加重病情。
就是心境障礙的一種,就像情緒高漲時,越開心,越是得不到的就會越抑郁,表現為心情低落,甚至會自我封閉,比如自我評價降低,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想做些什么,覺得自己一事無成,覺得世界都黑暗了,或者有輕生的念頭,就更加不愿意去接受正規治療,這也是為什么患者就診時會有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現象,同時伴隨著對生活失去興趣,同時還會伴有失眠、睡眠障礙,精神和認知功能受損,嚴重者還會出現幻覺和妄想,因此一定要及時進行藥物治療。
對于抑郁癥的治療,父母不要一味想著靠藥物來解決,更多的是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方案。如果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需要及時就醫治療,千萬不要有病亂投醫,耽誤孩子的治療時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如果家庭系統出現問題,孩子治療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兒童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普遍存在的兩大問題:
1.對未來產生恐懼
:有抑郁癥的青少年一旦遭遇了生活中的壓力,就會變得不相信任何人能理解自己,產生自責自罪、緊張不安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抑郁癥。當然,抑郁癥患者不愿意承認自己存在這樣的情況,但是他們能否進行自我剖析,認知的問題,卻是長久以來社會及心理問題的根源所在。
2.沒有信心
:有的患者因無法忍受生活的重壓而感到痛苦,總是擔心自己不能應付眼前的生活,整天郁郁寡歡,擔心自己不會再出現畢業、就業等無法回答的問題,而出現抑郁癥狀。
3.孤獨感
:有些抑郁癥患者不愿意與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我封閉、拒絕與人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對社交活動的過分依賴,會造成內心孤僻,不利于與人交往,最終患抑郁癥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4.自卑感
:有些患者會因此而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因為自卑,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夠,不如別人,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覺得自己的爸媽會對自己笑、會訓斥、會動手打人。這樣長期下去,會導致患者越來越不自信,而且,還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比如自卑感,懷疑自己、自我懷疑,或者陷入抑郁癥。
5.自閉癥
:有些患者會嚴重到不相信任何人,還會出現語言障礙、和人交往障礙,導致社會功能障礙,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這些都會給患者的家人帶來更大的負擔。
6.網癮
:有些患者會利用網絡來逃避現實,逃避現實,在網絡上尋求慰藉。當然也有些患者會因為一點挫折就放棄,要么通過網絡游戲來滿足自己。在網絡上逃避現實,久而久之,患者會沉溺其中。
8.抑郁癥
:網癮者會在網上結識一些負能量比較多的人,然后染上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抽煙喝酒,進行違法犯罪的活動等等。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癥狀,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已經出現了抑郁癥狀,甚至輕生自殺行為。
9.焦慮癥
:抑郁癥患者常常處于一種焦慮的狀態,對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變得十分敏感,甚至晚上睡覺時還會出現失眠的情況。
那么作為家長該如何發現孩子有以上癥狀呢?
首先家長要帶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降低消極情緒。
父母可以從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興趣愛好,當他們在集體活動中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時,也就不會出現焦慮情緒。
其次,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從而幫助他們將注意力從網絡上轉移。
如可以多帶孩子外出旅游,接觸大自然,讓孩子能更廣泛的認識新的朋友,發現更有趣的世界,可以讓孩子在假期中找到更多戶外活動。
最后,多陪伴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增進親子感情,也能夠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從而不容易被網絡上癮給誘惑吸引。
一起看一部紀錄片,比如《小小少年》,或者《我的世界》,其實我們不需要多么好的條件,陪伴孩子就好,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不要離得太遠,給孩子一個優質的陪伴,讓孩子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而不是一味的索取。
03
不要試圖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有時,我們把目光和精力用在了別人身上,卻忽略了自己的孩子。
這樣的教育是很失敗的,也是我們特別需要他人的幫助。
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在廣場上玩,一個小男孩突然跑過來想要搶著前面小女孩手里的玩具,女孩不愿意,女孩奶奶認為小孩子玩物喪志,應該交給他。
這個時候男孩媽媽開口了:“你拿了她的玩具,她會把她推開嗎?”
我接著問女孩媽媽:“你拿了玩具之后,孩子的表現是什么樣的?”
女孩媽媽說:“孩子開始不配合你干預防著他,只要你一松手,他就甩開你,跑去做別的事情,根本不去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