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詢導語:
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學習的路上都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心力,為了孩子上學后可以省點心,輕松一些。
但孩子真的到了上學的年紀,父母們不僅憂心孩子的學習問題,還會擔心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的相處是否和諧、開心,會不會受到同學的孤立、排擠?
青少年心理咨詢解讀:孩子被同學排擠,父母可以怎么做?
林女士最近發(fā)現(xiàn),10歲的女兒玲玲最近總是悶悶不樂,跟以前活潑開朗的她很不一樣。
玲玲學習成績中上,外向,喜歡運動,有許多好朋友。以前放學回到家,都會很開心地告訴家人當天在學校發(fā)生的趣事,現(xiàn)在卻經(jīng)常沉默不語、郁郁寡歡。
林女士覺得很疑惑,多次追問女兒到底怎么了,玲玲才吞吞吐吐地說,好朋友們都不理她、不跟她玩了,她現(xiàn)在在學校很孤獨。今天上手工課的時候,需要找伙伴分組搭檔,但是沒有一個人愿意跟她一組。她覺得很難受、傷心,甚至說不想去上學了。
知道了女兒在學校受了委屈,林女士非常著急,但是對于孩子們的人際交往,她也不好干預,不知道怎樣才能幫到女兒,很苦惱。
青少年心理咨詢解析:
面對女兒在學校被同學排擠,作為母親的林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頭,擔憂這樣下去孩子的幼小心靈會受傷,卻又無計可施,不知道應該怎么辦。
當孩子在學校受到同伴的排擠、孤立時,家長不可等閑視之。如果讓孩子獨自面對,依靠孩子的力量似乎很難承受得住,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但家長也不能私自繞過孩子處理這個事情,應該先傾聽孩子的心聲,協(xié)助孩子弄清楚問題出在哪里,再適當提供幫助,這樣更能幫助孩子。
▓ 以下的幾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引起青少年之間被同伴孤立、排擠的情況:
1、偶然的沖突
在青少年群體中,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兩個孩子由于一些難以辨別對錯的事情發(fā)生了沖突,恰逢其中一個孩子在班上比較受歡迎,在有意無意中成了一種“站隊”勢力,吸引了更多的同學支持TA,人氣稍弱的一方便慢慢被孤立、排擠。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需要先給孩子一些心理支持,鼓勵她用自己的力量與對方交涉。
父母需要用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這個事情,把這當成一個陪伴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利用這個契機讓孩子獲取一些人際交往經(jīng)驗,幫助孩子培養(yǎng)應對復雜人際情況的信心,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積極采取行動,解開誤會。
2、缺乏人際交往技巧
有些孩子會因為性格比較急躁、不懂謙讓、比較自我,容易和同伴產(chǎn)生沖突,引起同伴的不滿,被同學孤立,缺少朋友;有些孩子可能是因為性格較為內(nèi)向害羞、敏感膽小等,不知道如何融入班集體中,也不敢、不懂得怎樣嘗試交朋友而一直很孤單。
這些孩子內(nèi)心渴望與同學交往,但因為沒有掌握與同伴交往的技巧而一直比較孤單;或者不小心做了讓對方反感和生氣的事,久而久之導致同伴們都不愿意靠近。
孩子越是缺乏玩伴,心里就越孤單,越渴望與同伴交往,但往往這樣的交友行動都是以失敗告終。
對于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根據(jù)孩子的性格,傳授一些適用孩子的人際交往的技巧和方法,鼓勵孩子勇敢和他人交往,幫助孩子提升融入社會的能力。也可以與孩子模擬交友過程,根據(jù)具體的語言或者行為引導孩子更好地融入班級。
3、不符合同伴認定的主流
同伴之間會以主流的標準評價彼此,比如說學習成績、衣著、發(fā)型、聽的音樂、喜歡的偶像、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等。
孩子的寬容度沒有成人有彈性,若某個同學與他們認定的“交友標準”不相符時,可能就會嘲笑、排擠、孤立對方。
例如,拿學習成績來說,成績太優(yōu)秀或者太差勁都會讓孩子變得“不一樣”。如果孩子所在朋友圈中,其他同學學習成績都很優(yōu)異,那當一個人出現(xiàn)成績下滑時,便很容易受到同伴負面的評價;如果孩子的好朋友學習成績都屬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忽然其中一個成績突飛猛進,其他人有可能會欽佩,也可能會嫉妒,一起孤立、排擠這個“異類”。
青少年心理咨詢結(jié)語:
父母平常應該多與孩子交流,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方面,多留意孩子的情況,這樣才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分析,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可能是因為什么原因受到排斥,才知道從哪些方面著手,給予孩子支持和幫助。
若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校被排擠、被孤立,但不知道怎么處理,也可以尋求專業(yè)的青少年心理咨詢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