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咨詢服務工作正在為各級學校、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社會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副會長張幼軍教授表示,學校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學生的心理健康,要讓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合格的人,而不是學校的學生。
該生因嚴重的心理問題導致無法正常上學,但是通過及時心理干預,使孩子早日擺脫心理問題,樹立積極陽光的心態。通過心理治療,使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用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自己。另外,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個性特征,性格,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
孩子出現厭學,有的家長單一的認為是孩子的心理問題,粗暴的阻止孩子,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就是要玩,什么也不干,心里就會一直想“我要學習”。因此不給孩子壓力,讓他自己去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久而久之,在學習中漸漸養成了“玩也不快樂”的心理,漸漸地對學習失去興趣,并且出現逆反心理。有的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其實不愛學習并不是真正不愛,這種想法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有的家長確實是做不到的。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爸媽真的是干啥都沒出息的人,不想讓我學習,他們看見我學習,就覺得我快要抑郁了”
我爸媽以前帶我去做心理治療,我對他們都是有好感的,他們告訴我,我一開始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了,我已經是抑郁癥了,我也有過一段時間的經歷,我發現我是“學習焦慮”,他們說,孩子總是學習很焦慮,對學習沒有什么興趣,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尤其是我和他們說這個世界的美好時,他們卻說,地球不是我的,地球是宇宙,每個人都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我想問他們,為什么要學習?有些孩子學習確實是很苦,可是他們說不出來,他們害怕在未來的某一天,自己被別人超越,于是就會感覺到很焦慮,就會想讓自己變得優秀,并且是不需要父母過多的操心,因為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讓孩子學會了如何面對,他們對學習的看法也會改變。
所以我們在“作業幫”上面就幫忙多鼓勵一些孩子,或者說給一些壓力,比如說我們自己本來很喜歡寫作業,但是因為父母的壓迫,讓他們不得不去寫,而寫作業本可以讓他們感覺到放松和成就感,所以他們就會開始反感寫作業,然后就會產生一種厭學的情緒。
而且現在的手機里面好友不多,游戲也不多,光怪孩子沒時間,沒有好朋友,所以他們就會選擇在游戲里面去發泄自己的壓力。
02
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我們也不要去責怪孩子,而是要找到他們厭學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作業太難了,學習有壓力,可能是因為和同學的關系不好,可能是學習成績不好,也可能是對某個老師有一些抵觸,但根本原因是這些原因。
找到原因,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原因之二: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對孩子評價方式單一,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讓孩子承受很大壓力
我們看到很多家長,重視孩子的分數,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而忽視孩子的感受。
孩子成績好,家長就滿面春風,獎勵孩子什么,反之就是懲罰孩子,孩子在家里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覺得沒有成就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產生厭學的心理。
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父母更應該關注孩子這個人本身。
孩子成績不好,覺得自己沒面子,是因為自己不好,孩子努力了,但卻得不到認可,而不是因為自己努力了,得到了父母的認可。
學習好,得到父母的認可,也有被尊重的需求。而學習不好,有挫敗感,就會有自卑感,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父母、老師、同學都看不上自己,也覺得自己不好。
那如何改變呢?
讓孩子自己喜歡上學習,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父母的好要求。
這里可以參考如下一些研究和實踐:
1.父母可以看到自己的長處,并在潛移默化中去強化。
2.當孩子出現厭學問題時,父母要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更多的關注孩子,尤其是在學習上,不能簡單粗暴地認為孩子就該好好學習,那是做出了傷害孩子自尊的事。
3.有些厭學問題的解決方案是專業的,比如一些厭學的專業咨詢師,或者是一些在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很難引導孩子走出厭學的困境。
也就是說,父母的情緒和解,父母的心態直接影響孩子能否自己開啟學習動力,
父母能否在孩子厭學問題上,找到自身的原因,真正地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