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傳達的本質,是用形象化的抽象的或意圖的詞語,這樣才能達到視覺上傳達的目的,視覺傳播是從最初的圖形設計演變而來。如今,視覺傳播已經超出了圖形設計的范圍,與許多不同的專業和領域進行了深入地融合,并在不斷地改進自己所涉足的領域。但實質上,視覺傳播就是用視覺作為傳播的媒介,用來表達審美和想法。有了新的媒介,視覺傳播更具表現力,新媒介技術的強有力支撐,賦予了更多的藝術表現和創作空間,推動了視覺傳播技術的發展與革新。
所謂的“視覺傳播”,這是一種很好的設計方法。高效地組織文字、圖像和色彩等多種視覺材料,完成對訊息和情緒的傳送。這種視覺傳遞的概念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它的誕生之初,主要是通過平面設計來傳達創意所要傳達的訊息和情緒。但在新媒介的年代里,視覺傳達設計更多地體現了藝術設計的審美特征,以這個為依據,與現代媒介技術相結合,實現了人與人的互動,最后達到設計師和觀眾的情感共鳴[1]。
新媒體對視覺傳達行業的影響
增強了視覺傳達的交互性
新媒介技術與受眾群體建立聯系,增強媒體互動的感覺和互動體驗。新媒介的創造者,追求互動,感受,體驗,不斷地探索與創新,從而在展示媒介、行為模式等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這就使得新媒體技術,引領了藝術創作的理念,在技術上支持藝術作品,在許多的藝術作品中,使得原本不可能的設計變成了現實。受新媒介的影響,視覺傳播的創造經歷了五個階段:連接、融合、互動、轉化和呈現,通過連接和融合,讓受眾投入到交互中,并將其視覺化,轉換成了意識的轉換,因此,新的思想,新的關系,新的圖像和經驗,實現了視覺上的交流。這樣的視覺傳達方式,不僅能讓觀眾和作品更接近,同時,也讓讀者參與到了作品的制作中,它的造型、影像和意義都發生了變化。設計師們借助各種新媒介技術和工具,將受眾群體、作品、設計者聯系起來,給觀眾帶來多重的感官刺激,創造出一種更為立體的感覺。當然,這并不是單純的看風景,也增強了觀眾的經驗,給觀眾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讓他們的回憶循環變得更長。這種新媒介的思想和技術,對視覺傳播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視覺傳播和觀眾團體建立聯系,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信息傳遞的目標,在當今的商業社會里,進行交流和市場推廣的主要藝術方法,推動了視覺傳播產業的擴展和擴展,融合了更多的領域,從單方面的交流到互動的經驗,甚至還在不斷的試驗和運用各種科技,比如,虛擬現實技術,以增強互動與體驗的視覺交流。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和 AR技術的不斷進步,通過建立一個虛擬的世界,可視化的交流將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互動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增強了視覺傳達的時代性
可視化傳播的目標是觀眾,不是產品,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而不斷地進行創新與發展,在目前的時代,視覺傳播已經超越了三維、這是一個全新的視覺傳播時代。根據市場經濟的需要,面對日益多樣化的視覺傳播要求,受眾的需要早已從功能上,轉變為更高層次的心理和文化需要上,因此,視覺傳達應側重于對產品的設計性和藝術性的要求,實現設計和功能的并行發展,更加符合當時的特點,從內容上看,這是一種對藝術探索的追求。
新媒體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趨勢
更加注重多感官體驗
視覺傳播設計是一種觀念和思想的體現,從而使大眾和真實世界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進入了新的媒介時代,特別是在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的發展下,更多地考慮到人的發展需要,同時,它還可以為視覺傳播設計提供更多的發展途徑,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有更多的感官刺激方式,受眾對設計的了解也與日俱增,在新媒介時代,人們對多種感覺的需求,越來越多地滲入公共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視覺傳播設計,既可以給大眾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同時,對殘疾人等特殊人群,而視覺傳達所能提供的豐富的感覺與興奮也成為了現實,這就是以人為中心的視覺傳播設計的發展方向,只有如此,他們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提升他們的影響力。
設計模式轉變,改變教學思維
在新媒介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從靜態到動態的設計,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與此同時,在視覺傳播的設計中,也賦予了視覺傳播設計更為豐富的內涵。這是由于從靜態到動態的視覺傳播設計,這就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這種動態的視覺沖擊,使觀眾對藝術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這對推動視覺傳播設計專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比如,在網站的設計中,在傳統的視覺傳播設計中,人們往往會將信息通過圖像等方式傳達給觀眾,而靜止不動,不但會浪費空間,還會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疲勞,很難真正實現視覺傳播的目標。而對于動態的設計,動態地顯示有效的信息,當觀眾被新奇的網站設計所吸引時,快速,概要,直觀的動態示范,同時,也能讓觀眾快速掌握網站設計所表達的意象和思想,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視覺傳達的目的。因此,在視覺傳播設計的課程中,這樣,就能直接指導學生對靜態與動態兩種設計效果進行直觀的體驗,讓學生們真正地參加專業的學習,真正地改變了學生在視覺傳播設計上的思考方式,這樣,才能達到視覺傳播設計的教學目的。而且,在新媒介時代,在視覺傳播設計中運用動態設計,它的使用范圍也應當繼續擴展,推動了從網頁設計到標志設計、包裝設計等方面的動態設計,用這種方法,促進了學生的視覺傳達設計能力的提高。
轉向三維立體及動態的設計
傳統的視覺傳播設計表現形式主要是以平面為基礎。在新媒介出現以前,人們不斷地接收靜止的圖像信息。動態視覺信息的產生,給人類的視覺帶來了新的生機。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視覺傳播技術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技術壁壘,因此,在動態設計中,視覺傳達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相對于靜態的可視化,動態的可視化信息更能吸引收件人,傳遞更多的資訊。并且,當有效的信息被傳送時,極大地增加了空間的使用。數碼傳媒的廣告、網站設計等方面的發展使得視覺傳達設計更加具有生命力。當然,其他的視覺傳播領域也可以進行動態的設計,這些可以預測到的應用還有待于視覺傳達設計者去發掘和探索。
設計界線正在逐漸消解
在新媒介的發展時期,一切都是媒介,很多東西都在發生著變化。在融合的過程中,也在分解。視覺傳播的設計將會更加廣泛,設計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新媒介時代,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設計領域的界限,設計和藝術,設計和生活,設計和商業的界限。近年來,“共享概念”的盛行,也是在強調“邊界不清”的情況下產生的。邊界的消失,給原來的領域帶來了新的活力,激發新的靈感從而使設計得到創新。在新媒介時代,受眾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地提高,現在,人們已經不能滿足于一個單一的設計了,為人服務的設計是為了迎合觀眾的需要而改變的,打破了原本的領域,不再是純粹的表象,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讓它更多樣化,更有互動性。設計邊界的消解使得視覺傳播設計具有“多個領域融合”的特征,“科技性”,以及其他更多的可能。
結語
總體而言,在新媒介時代,消息的傳播速度大大提高,人們接收到的信息也變得更加復雜,單純以視覺感知為主的視覺傳播設計,已不能適應人們對設計的需求。因此,在視覺傳播設計的教學中,同時,也要考慮到這個時代的特點,不斷地豐富視覺傳播設計的內容與表現形式。
作者:耿蒙 高中教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