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竟然越好(為什么有的孩子家長不管 成績也很好)
作為一名重點高中的老師,也是一名家長,我有三個群:班級家長群、小學生家長群、幼兒園家長群。這三個群給我的感覺就是:孩子越小,家長越積極。幼兒園老師發個信息,所有家長都能第一時間回應;小學生家長發信息,多數家長都能第一時間回應;高中老師發信息,少數家長能夠及時回應。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從整體上看,確實存在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的情況。比如重點高中,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比小學和初中要少得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一、管,是為了不管
學習如同學走路一樣。孩子學走路,一開始爸爸媽媽要扶著走,之后要領著走,再往后就要看著走,最后就讓他自己走就可以了。
孩子越大,對孩子的自主性要求越高,如果孩子四五歲了,還要家長扶著走路,不是孩子有毛病就是家長有毛病,這樣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放在孩子的學習上,很多家長就會犯糊涂了。
對于孩子的學習,家長不會一直盯著,老師也不會一直盯著,靠別人盯著才去學習的學生,終歸是學不好的,即便初中好,到了高中就會變得不好了;同理,高中被學校盯得太緊的學生,到了大學也會放飛自己,這也是有些超級中學被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二、管,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剛開始學走路時,家長如果就放手,孩子就會摔得頭破血流,還可能因此不愿意學走路了。學習也是一樣,孩子越小,外因的作用就會越強,孩子越大,內因的作用就越明顯。
小學三年級之前,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多管,多陪伴,這個時候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之后,家長就可以逐漸放手了。
但是,有些家長卻反過來,小時候不管,把孩子放到學屋,或者任由孩子“野蠻”生長,到了高年級,孩子問題越來越明顯,這個時候想去管,孩子根本不聽,家庭矛盾也會越來越大,孩子成績也會越來越差。
所以,管與不管,都不是絕對的,會管才是最關鍵的,會管的家長,知道怎么管,知道什么時候管,這也是外人看來,他們“不管”,孩子成績卻很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