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小朋友應該具備的能力(孩子在6歲前,一定要做好教育)
孩子6歲以前,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并且孩子學東西非常快,一首古詩、一首兒歌等,教孩子幾遍就記住了,可是,為什么很多孩子上學了,反而不喜歡學習了呢?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孩子一上學,很多父母焦慮,抱怨,孩子不愛學習,不愿主動學習,總是要父母催著才去學,也就是說孩子學習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
孩子被動學習的效果要遠遠低于主動學習,孩子能主動學習,是每個父母的愿望,導致孩子不愿主動學習的原因,可以追溯到6歲以前。
6歲之前,父母做到下面3點,有利于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
1、按照孩子的需求做事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需求,我們不要強迫孩子吃飯或做事,按照孩子的需求來,也就是說讓孩子從小有自己做主的意識。
比如孩子小時候吃飯,孩子餓了要吃東西,就給孩子吃;孩子不餓了,已經不停地搖頭了,就不要喂孩子吃了。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爺爺或奶奶攆著喂飯,孩子吃飽了,不想吃了,還一直讓再吃一點。
有的孩子不吃,還會被大人吵,說不吃飽,餓了不能吃零食之類的,餓到下一次吃飯等等之類的話,時間長了,孩子就習慣了被催,習慣了被動。
所以我們可以遵從孩子的意愿,聽孩子的想法,比如,不想吃飯就可以不吃,讓孩子自己決定。
2、不要總是拒絕孩子
孩子好奇,會做出很多讓父母頭疼的事,其實,孩子是在探索,在主動學習。父母不要總是拒絕孩子。
比如,我聽樊登老師講過一個案例,說很多孩子喜歡拿衛生紙玩,家長就覺得浪費,趕緊制止孩子,說別動,放下等之類的話。但是,孩子好奇在探索,他還會再去拿衛生紙,拉得很長,很好奇地玩。
所以,孩子拿衛生紙玩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不是說別動,別動,應該告訴他說,這是紙,你看能不能轉起來很好玩,大人做一個轉的動作,讓孩子知道這個動作是轉。還可以告訴孩子這叫做衛生紙,問問他什么感覺?軟軟的。
也就是說從多方面讓孩子感知這個衛生紙,孩子好奇其他事物的時候時也是如此,不去阻止,而是去解釋,你給孩子解釋這個世界解釋的東西越多,孩子的大腦發育就會越快,孩子和你的親密關系也會越好。
這就是孩子主動學習的過程,孩子自己愿意學習,只要在安全范圍內,我們盡可能不要阻止孩子。這樣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就會很足。
3、多讓孩子自己玩,允許孩子犯錯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個會玩的孩子,才有學的熱情和力量,而孩子小時候,最好的玩具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勺子,孩子會拿著敲著玩;紙,會拿著不斷地撕;水,會弄得滿身都是濕濕的等等。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把水弄得到處都是,就會立刻批評他,或者罵他,制止他,這樣孩子就失去了主動學習的機會。
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是在不斷地試錯中成長的。
所以,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這樣,孩子才會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孩子上學后,父母就不用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