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家長可能就想多管幾句,但是往往父母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管住孩子,孩子在這個年齡的叛逆期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們特別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懷,希望父母能夠給予自己的認可。
小編在家里的時候也是想盡量少管管孩子,想著他們上了初中,如果還是無理取鬧,那就先不要管了,因為他們還小,根本沒有能力做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想要變成別人眼中的“好孩子”這個事情很困難,但是只要堅持做就一定能夠做到。
相信有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說“不要這樣做”,并且還會用自己的威嚴將孩子的嘴巴給戳穿,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受傷害。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父母有時候吼孩子的方式,的確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乖巧,可是這樣的方式往往也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特別是當孩子處在叛逆期的時候,孩子的性情會變得越來越暴躁,家長一旦孩子犯錯誤之后就會把孩子身上的這種行為帶到成年之后,孩子會覺得沒有什么道理,自己做錯事也會被吼叫,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就會選擇用暴力解決問題,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而改變,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3點。
1. 給孩子樹立榜樣
有些家長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當孩子在完成任務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說,""寶貝,你要做完這件"","你可以玩手機,但是一定要規定時間"。很多時候,家長在孩子沒有做完作業之前,就直接告訴孩子"你應該做完這個",是非常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也許會遵從家長的心意,但是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一個錯誤的認識,覺得家長的行為是正確的,做完這件事情就會覺得家長是理所應當的,時間長了自己的想法也會發生變化,
所以在平時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盡量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溝通交流。
和孩子溝通要懂得換位思考
"我知道你很想要玩游戲,對吧?那我們先去玩一些需要動腦的游戲,好不好?""嗯,那我們先去玩一會積木吧,行不行?"等等。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但是家長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可以根據孩子的想法去進行一定的引導,這樣孩子會更加積極,孩子會主動的想辦法,不至于只知道用語言去拒絕。
就像是孩子要出去玩,家長應該讓孩子在外面玩耍,
孩子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家長也可以讓孩子玩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戲,時間久了孩子就不會對其他的事物上癮了,同時也不會迷戀手機了。
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盡量避免孩子接觸到不良的游戲,并在孩子接觸的游戲中加入不良的內容
,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游戲觀念,家長可以在家里多放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游戲來增加孩子對游戲的興趣,讓孩子玩的開心,也能夠慢慢地消除孩子對手機游戲的依戀。
游戲不是洪水猛獸,與其一味的反對孩子,倒不如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有趣的游戲環境,讓孩子不要沉迷于游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