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我就想打他,用不著別人提醒,我也是想要省心,可孩子有時就是不聽話,這該怎么辦?
A:孩子不聽話,多半是父母教育方式不對,打孩子需要花費“太多心力”
對于一個兩歲半的孩子來說,他不聽話,多半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對。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所謂“打孩子”,實際上是一種無能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體現出了一種無能的表現,你打孩子,等于你在向孩子示范“正確的做事方式”。
這種方式,沒有愛,只是用了錯誤的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提出過,“兒童需要鼓勵,就像小鳥需要水。”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鼓勵是必不可少的。
當孩子犯錯時,首先關注孩子的情緒,詢問他此刻的心情是不是很難受,讓他有力量來面對自己的錯誤。
2. 學會尊重孩子
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將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學會蹲下來和孩子做朋友。
也要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學會傾聽他們的聲音,學會平等對話。
當孩子向父母傾訴的時候,父母要學會仔細傾聽,不要打斷他們,不要打斷他們說話,
試著理解他們所說的內容,這樣孩子才愿意把你當成朋友,才會更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內心世界。
3. 學會耐心和孩子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之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孩子叛逆期的情緒,往往是最容易被父母所影響的,很多父母看著孩子成長,自己也在成長,其實孩子的表現和自己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很多父母無法做到耐心,更多的是忽略了陪伴。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叛逆期的情緒都是很著急的,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夠耐心的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想法,并且和他們共同想辦法,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可。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夠在生活當中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而不是把手機當成哄孩子的工具,那么孩子就不會沉迷手機。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尤其是在青春期的時候,有時候父母甚至會對孩子的情緒產生負面的影響。
我們知道,當一個孩子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肯定是聽不進去任何人意見的,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進行了批評教育,那么孩子就會很大概率的出現焦慮情緒,因為他們對于自身權益的判斷也會很不正確,
而這時候父母就要及時的進行引導。
給孩子一個情緒發泄口
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是消極的,所以當孩子情緒化的時候,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把自己的壞情緒傳遞給孩子,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慢慢的跟孩子溝通,
這樣才能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每個人都是有脾氣的,有的人脾氣比較沖,有的人脾氣比較“倔”,這樣的脾氣也是需要我們慢慢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改變。
當孩子情緒變得不好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冷靜,然后告訴孩子以后有脾氣要通過適當的方式發泄,比如說,罵人、打人或者是不尊重人等等。
那么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做呢?
1.不要打罵孩子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還是有一定的自尊心,面對一些比較大的壓力,情緒失控的時候,很多父母總是會忍不住對孩子打罵,可能會讓孩子內心產生一種“仇恨”,等到自己長大之后,就會對身邊人形成“恨意”,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一生。
2.不要經常性地批評孩子
在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父母經常性地批評孩子,而且在自己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教。
3.不要過度地批評孩子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的表現不如人意就會非常生氣,甚至會罵孩子,其實這都是錯誤的做法,我們要學會正確地批評孩子,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愿意接受父母對自己的批評教育,也能夠使得孩子的心理更加的健康。
4.不要過度地批評孩子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非常喜歡用命令的語氣,比如說:“你是不是不想做作業?你是不是每天都是在玩游戲?”這樣的話會讓孩子非常的反感,并且孩子也不愿意接受,他不愿意跟父母親近,有任何的溝通。
5.不要讓孩子總是跟自己頂嘴
孩子會頂嘴的時候家長不要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去要求孩子,而是應該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比如說:“孩子,你這樣說話是不是有點不禮貌,媽媽不該說了,如果你真的這樣的話,媽媽會難過,因為媽媽真的很愛你……”
除此之外,家長要記住一點,在和孩子頂嘴的時候,不要打斷孩子,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讓孩子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這樣孩子才會成長的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