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二叛逆期,主要是指7-9歲的孩子,他們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時,就會表現出比較搶的行為,不管你說什么,他都要頂嘴,以此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并且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
孩子到了第二叛逆期時,就會出現消極反抗期,“你不讓我做什么,我偏要做什么”,“你不讓我玩手機,我想方設法玩手機”,這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
但是,我們卻忽視了一點,進入第二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變得更強了,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
比如:
家長讓孩子睡覺,孩子偏偏想玩手機,這時候家長的反應非常重要,直接將手機給到孩子,孩子立馬停止哭鬧,可是家長卻非常的無奈,因為孩子手里的玩具已經玩完了,所以家長希望孩子能安靜下來,讓孩子乖乖聽話。
但是,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
家長會發現,手機只是一種哄孩子的工具,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能夠迅速的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只要自己哭鬧,就能夠得到手機的使用,孩子很快就會安靜下來,然后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不應該直接給孩子手機讓孩子睡覺。
而是應該利用這個機會,讓孩子認識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如手機只是一個工具,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旅行,而不是讓孩子在手機的問題上消耗時間,讓孩子在手機的問題上和爸爸媽媽媽也一起探討。
第四,幫助孩子建立手機界限
很多孩子玩手機的原因,其實是在家里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比如看電視、打游戲、運動,所以只能通過手機來實現。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你可以在家里玩手機,但是這個時間只能玩1個小時,剩下的時間你可以選擇其他的事情。
如此一來,手機便成了孩子的“最好”,孩子慢慢的就把這個“最好”應用在了手機上。
也正因如此,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不迷戀手機,必須要做到你得先要讓孩子遠離手機,陪孩子一起玩,而不是讓手機去陪伴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從手機上癮中解脫出來。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手機呢?
1.多陪伴孩子
當孩子對手機上癮時,父母一定要陪伴孩子一起玩耍,這樣才能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才能讓孩子從內心感到孤獨。
可以選擇在孩子放學后,或者是周末的時候,陪孩子到戶外去跑步,打球,逛街等等,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2.合理規劃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
父母要合理規劃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在孩子使用手機的時候,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戶外運動,當孩子出現手機上癮時,父母可以適當的讓孩子放松一下,不要讓孩子沉迷于手機,父母可以陪孩子去戶外活動,讓孩子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
3.父母多陪伴孩子
如果父母能夠做到合理規劃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那么就可以適當的給孩子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讓孩子的內心感到充實。
父母多陪陪孩子,可以多陪孩子看看書,打打球,和孩子一起去戶外跑跑步,讓孩子明白,生活除了手機,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4.
手機里的內容確實很精彩
可以讓孩子早些接觸到優質的知識,開闊眼界,孩子還能夠被家長的教育引導,對學習有一定的興趣。
引導孩子的興趣
父母應該避免孩子過多接觸手機,除了是因為工作原因,更重要的是因為孩子的自制力差。
現在很多孩子,一天不玩手機,就覺得生活沒什么樂趣。
尤其是城市里面,很多孩子一天不玩手機,腦袋就像漿糊一樣,想干什么干什么,也不想學習。
其實,越是年齡小的孩子越是需要在家長的監督下進行學習,因為孩子的自制力很差。
所以,需要父母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制定規則,并且監督孩子遵守,這樣才會讓孩子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3、以身作則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原先管理孩子的人,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一個真正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用心“管”出來的。
建議在孩子3歲前,就要開始對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進行嚴格的管控,盡量不給孩子沉溺于手機帶來消極影響。
2-6歲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12歲以后每天最多半個小時。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游戲。
建議在孩子12歲前,最好不要讓孩子接觸手機
很多父母為了圖一時清凈,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游戲,極易上癮。
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游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