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有哪些(各國幼兒教育理念)
作者| 稚悅兒童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來源| 稚悅設計(ID:hb_sjty)
無論中外,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成才需要各種條件,如富有創造性和個性,逆境中磨煉以及程度較高的文明素質等等,而絕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孩子吃飽肚子、多讀幾本書和溺愛孩子上。
許多有過國外生活經歷的人,都深深體會到不同國家兒童教育的差異性。下面看看外國人對兒童的教育中更注重什么,咱們有什么可借鑒的。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意大利
意大利以純正的蒙氏教育聞名,其實除了針對幼兒的蒙氏教育理念,意大利的大中小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良好配合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意大利人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家庭觀念意大利父母不會強制孩子做任何事,尊重他們的選擇,不讓他們覺得自由被侵犯。
深受蒙式教育熏陶的意大利人對小孩子非常友好,即使是陌生人也會對小朋友充滿熱心和愛護,也會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小朋友。
意大利以豐富的博物館、歷史建筑聞名,為了讓未成年人更好地了解歷史文化,意大利文化遺產部發布的關于未成年人參觀博物館等的條例(DM111/2016)中規定,"國家公園、古洞穴、展覽、博物館、紀念碑等地門票",其中法規第四條中規定對于未滿十八歲的"觀光者"免費。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英國
英國早期教育是三個主要領域是:溝通和語言,身體的發展,個人、社交和情感的發展。 早期教育提倡"play and learn", 也就是讓孩子從游戲和玩樂中去學習和探索世界。英國幼兒園:讓寶寶自己探索知識
在英國幼兒園的課堂上,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游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技能。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在讀故事書的時候,讓寶寶裝扮角色來演繹故事、理解情節、體驗人物感情;
充分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在活動中,老師從不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對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給予很高評價。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瑞士
瑞上學前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兒童的學習興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兒童學會通守紀律,幫助學前兒童完成由家庭到學校的自然過渡,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教育大綱規定幼兒園要完成七項教育內容:社會教育、感覺訓、智力教育、游戲和算術、技練習、音樂教自和體育。
在瑞士的幼兒園里,孩子們吃飯時,老師只把飯盤放在寶寶面前。大點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點的則用手抓著吃。吃飯時間結束,如果沒有吃完,飯菜也會被工作人員收走。
他們認為孩子若是餓了,他自己就會吃的。不會做的事,爸爸和媽媽也只是在必要時給予話語上的鼓勵和暗示,爸爸和媽媽不會強逼孩子去做,也不會包攬過來,因為這樣會抑制他的獨立行為。而個性受到壓抑的孩子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不會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從而失去創造性。因此,瑞士的爸爸和媽媽讓孩子自己進餐,也是對他的獨立行為的一種尊重。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法國
在法國父母眼里,再小的孩子也是有人格的,也是和大人平等的。使用尊重的口吻與孩子溝通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從小就被人尊重,同時,孩子也從中學會了尊重別人。
法國幼兒園:家校結合很密切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色。大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環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跟父母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寶寶在家里和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都會利用父母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美國
注重逆境塑造獨立性格,對兒童獨立性的培養,以美國最為突出。美國兒童自兩三歲起便獨居一室,如孩子有恐懼心理,大人便買一種專門的燈,安在孩子的臥室里,徹夜亮著驅逐黑暗。父親或母親臨睡前到孩子房間里道一聲晚安就走,孩子 則抱著娃娃之類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間。
美式早教機構適合0-6歲的孩子,尤其適合0-3歲,美式早教的活動器材對孩子的大動作發育特別好。
音樂和藝術啟蒙也是美式早教的特點之一,在美式早教中,老師會針對孩子早期的樂感和自由玩耍型藝術創作,培養孩子的興趣,并對家長進行指導。
美式教育中對孩子獨立個性的尊重非常強,以至于在美式教育早期老師更鼓勵"放飛自我"形態。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以色列
猶太教育鼓勵孩子提問題,然后再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研究。在以色列,沒有所謂的好學校壞學校之分,學校的目標都是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而不是提高成績。
學校沒有考試和作業,而主要通過老師觀察和記錄每個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定期跟家長溝通。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日本
日本幼兒教育是在日本教育部的統一指導下開展的。幼兒園老師不允許在課堂里教授文字、算數和英語。幼兒園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小朋友變得獨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集體生活學會融入社會。
日本重視提高孩子身體素質。在嚴寒的冬天里,家長或學校會讓孩子光著上身,穿著短褲,在操場上跑步。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點。
小孩子滿3歲以后,幼兒園"散步"的活動便多了起來。散步的日期是每月初就定好的,無論這一天陰天還是刮大風,只要不下雨,就不屬于惡劣天氣,老師照樣帶孩子們去散步。
日本人注重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吃苦的機會,讓孩子們從小就去經歷磨難和挫折。大多數家長要求孩子從小做家務,整理房間,做飯,買東西。上學,家長從不接送。外出時也是自己背著包。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韓國
韓國的"長幼有序"教育是一種家庭與社會全方位的兒童教育活動,其主要內容是敬老孝親,讓兒童自小就增強尊重長輩的意識。比如不與老人并肩而行,而要錯后一步;對輩份比自己大一輩的人要視如父母;人與人交往時,要尊重比自己年長的人等等。這些對兒童的嚴格要求直接影響到他們長大以后的做人方式,韓國學生很少有對老師無禮的行為,對家長也畢恭畢敬,這都源于初期的"長幼有序"。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新加坡
新加坡作為亞洲的教育重鎮,其教學體系和質量一直備受認可。孩童時期是培養孩子思維和習慣的黃金時間,而新加坡在教育體系支持下,注重健全孩子人格,發展孩子潛能,塑造孩子個性。主要發展孩子的語言技能,基本數字概念,社交技能,創意,音樂欣賞以及戶外活動等幾個方面,以促進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
新加坡的幼兒園會成立各自的專家團隊,專家團隊會定期去全世界著名幼教機構學習最新的課程理念,并根據理念和課程定期修改幼兒園教學的內容。
而且新加坡幼兒園的課程強調直觀性,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從實際出發。比如課程的設置更多的是實景、實物,而不是借用機器設備表達內容。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德國
培養孩子擁有抽象思維的能力,會為以后的更高層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德國,數字類游戲、下棋、走迷宮、搭積木、玩魔方等益智活動是早教課程培養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的主要形式。繪制地圖是德國人的獨創。在海濱的沙灘上,常常可以看見幼兒在父母的啟發下,用小木棍畫出記憶中的家宅。而在很多早期教育學校,孩子們也在老師的啟發下開始用圖形表現抽象的事物。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奧地利
幼兒園:用童話和音樂培養創造性寶寶
奧地利幼兒園的老師們充分利用童話、太空世界等素材,讓寶寶通過扮演童話人物、自編童話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戲等,展開想象的翅膀,同時也促進了創造力的發展。而在想象與現實的比較中,寶寶還掌握了理性的對比方法。
幼兒園里有專門的手工間,有專供寶寶使用的刨子、鋸子等工具;有專門的廚房,里面的設備也是適合寶寶使用的。寶寶在游戲般的勞動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還對社會工作有了感性的認識。
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展的天性,也沒有"督促"孩子學習音樂(包括樂器)的做法。
他們還將畫畫與詩歌欣賞相結合,鼓勵寶寶為自己的圖畫、雕塑、木刻作品,創作出三言兩語的兒歌來描繪,并朗誦出來。這些似乎是藝術家做的事,可對寶寶說,絕大多數都能勝任這樣的創造性工作。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丹麥
在丹麥,6個月到3歲的小寶寶上托兒所,3-6歲的寶寶就上幼兒園,通常都是混齡班。老師在孩子們5歲以前很少教具體的內容,往往讓孩子們玩耍,從玩耍中去學習交往。通過交往,讓小朋友們建立起初步的交友觀念和自信心。
丹麥人的核心價值觀——Hygge,代表一種很享樂、舒服的狀態。丹麥的孩子成長得很自在,自在在于從你一出生就有人在乎你,幼兒園的窗口設計得高低錯落有致,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高度的孩子去觀察外面;自在在于其"刻意性",幼兒園的地圖都貼在地面或者靠近地板,方便孩子去尋找位置;自在來自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幼兒園的玩具都使用質量很高的經典設計,比如不用認識五線譜也可以玩的打擊樂器,不讓學習成為一種障礙;自在來源于目標設定,在上自由戲劇(即興戲劇)的時,老師會花大量的時間詢問孩子的心情、興趣,孩子的自我表達會推動戲劇的產生,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低齡孩子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在丹麥,你會有這樣學習的體驗——原來學習的過程沒有指責和羞辱是可以實現的。
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