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這是許多家長的難題,也是我們每個家庭最為難熬的一關。以下幾點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家長常常在教育孩子時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用負面情緒去和孩子溝通。
01.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之所以很多家長會跟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們覺得這件事情不能立刻過去,與其這樣,不如慢慢地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你覺得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就拿出一張紙,先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在紙上畫出生氣、焦慮、煩悶的幾個小表情,再把這些情緒記錄下來,看看這些表情代表著什么,比如焦慮、憤怒、著急等。
等到情緒平復下來后,你就可以拿出一張紙,畫出你的情緒,在每個時刻,讓自己覺得舒服的場景是什么樣子的,比如睡覺的時候會做夢嗎?會不會在公交車上睡著?什么時候會突然鬧脾氣?這些都要教給孩子,他們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用語言表達出來。
4、給孩子一個特殊的儀式感。
在睡覺之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與“死亡”有關的物品,比如說,給孩子買一本用于學習的繪本,或者是帶孩子到戶外活動的機會,
比如說,陪孩子去動物園去看看,給孩子一個喜歡的玩具,去認識動物,孩子就會覺得,死亡是一個儀式感,這也是一種愛的象征,同時也讓孩子體會到這種愛的存在。
5、和孩子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
在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孩子發生了什么事,讓孩子把心中的情緒表達出來,也可以問問孩子發生了什么事情,引導孩子傾訴,讓孩子懂得如何處理和解決。
在孩子說了自己的死亡后,家長應該及時安慰孩子,并且給予支持,跟孩子說明死亡是什么,以及會發生什么后果。
孩子還小的時候,對死亡的恐懼都是比較嚴重的,家長不需要過度地追問孩子,而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死亡。
無論孩子多大,都應該給他們一個表達的機會,尤其是在孩子還沒有學會辨認和排解自己情緒的時候,不要讓他們單獨面對這些情緒。
家長可以給孩子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行動向他們展示自己的選擇。
2、教會孩子正確看待死亡
死亡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家長不能回避。告訴孩子死亡是可恥、不可抹殺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死亡是可以治愈的。
爸爸媽媽也會老去的,過完年就會老去,過完年就會老去,只要你心中有這個信念,就能坦然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爸爸媽媽也同樣可以教會孩子正確看待死亡。
生命是有限的,讓孩子體驗到死亡是一個過程,讓他們知道死亡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避開,去面對它,讓他們認識到,死亡是暫時的,可以再來一次,當他們哀嘆逝去的時候,告訴他們,死亡并不可怕,在他們覺得無助的時候,他們會把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聯系起來,用和自己的生命做鏈接。
有了這樣的認識,孩子才會覺得死亡是永久的,才能理解死亡是人生的常態,才會珍惜生命。
【電影】《大海小雨》
影片:“小雨在大海的身邊告訴我們,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小雨點,我要當爸爸的小雨滴。”大海夫婦對大海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生下你,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想對你好。”大海夫婦對小雨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給兒子做思想工作,教會孩子堅強和勇敢。
影片用非常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生命就像是一個謎一樣,這個謎一樣是可以找到的,他需要爸爸的愛,希望能找到。只要有了愛,這個謎也就沒有謎底了。
電影用了很多種形式,一種是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一種是通過婚姻生活的美化,來幫助兒子打開心靈的空洞,“人活著就好像沒有什么意義,我們可以將自己的遺憾全部寄托在這些缺失的東西上,但是孩子不是,他們有權利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他們的存在是為了彌補父母的缺失,當然是在彌補父母的遺憾。”
“家庭需要不缺失愛,但也需要有愛。”
當愛中有傷害,當愛中有缺失,當父母需要有愛,但愛中有創傷,當我們找到了愛,就要敞開心扉去接納這個真實的自己,做真實的自己,成為你自己,你想成為誰,我們就要成為誰。”
她建議兒子去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去學習接納自己,然后慢慢地呈現出自己的樣子,其實很多時候,兒子也能夠理解她,理解她,當然也有被接納的時候。
第三,“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戲,怎么樣?”
媽媽看到兒子的態度很是擔憂,其實兒子也知道手機游戲很重要,他也想考上好大學,只是沒有機會。
“你讓媽媽給你設想一個目標,就是你明天要好好學習,只有在你玩游戲的時候玩游戲才可以,但是今天不學習,考試的時候一定要考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