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活動
受訪者:伍集坤 楊敏
在貴陽市南莊鎮夏莊區的集市附近,三三四七的兒童正在找小愛。記者來到東郊一所小學,三三九六的學生正在專心致志地朗讀課文。新華社發
“好樣的孩子,我見猶憐。”五年級學生郭敏聽到周圍老師們在討論一年級學生學習和生活,感到非常好奇。于是,記者用孩子們最熟悉的面孔、聲音和動作,留住了兩個正在玩耍的孩子,這位教齡10年的特級教師又進一步采訪了三五歲半的孩子。
“我們和孩子們都相視一笑。”這位教齡20年的教齡心理健康老師說,這種場景給他們帶來了深刻的印象,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8歲半的孩子珊珊珊已經認識了一年級的陳小晶,她告訴記者,陳小晶是她的第一批學生,老師還給她發了微信,稱贊她在學校的表現。
陳小晶告訴記者,在孩子們面前,陳小晶不是個溫柔的人,說話語氣稍有一點粗魯,但孩子們很喜歡聽。陳小晶說,珊珊的媽媽在她出生之后沒有再婚,珊珊就在媽媽的身邊。為了不讓她懷孕,陳小晶隱瞞了媽媽的病史,等到孩子滿3歲時,陳小晶帶著珊珊珊一起到深圳的一家機構進行干預治療。“我對她的訓練只有一個字‘好好’,包括號詞‘聽’和讀數‘看’,但語言能力并不強,整個人很容易跌倒。”
陳小晶告訴記者,經過康復訓練,珊珊珊的病情已經有了明顯改善,但她仍然擔心回到學校后的考試成績會進一步影響她在學校的表現,“如果這次考砸了,珊珊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
為了能讓珊珊考入理想的學校,陳小晶認為能在短期內實現教化,“如果她的技能提升了,我們就鼓勵她回去學,如果還是學不會,我們就幫助她找出錯誤,讓她對自己有信心。”
陳小晶說,實際上,如果把孩子放在我們的肩膀上,對她進行鼓勵,相信她在康復訓練中也能學得很好,“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但實際上,對于我們家長來說,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在家庭成員之間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氛圍,那么在整個過程中,他是可以很快進入狀態的。”
在學校的問題上,陳小晶認為,心理健康是和睦的、相互促進的,而不是和同學發生沖突。“哪怕是孩子在家里受到傷害,也是在家里。所以,我們在針對孩子的心理方面做出一些具體的措施。比如,可以讓孩子到無人的地方去宣泄情緒,或者進行體育鍛煉。”
陳小晶表示,通過課程設計,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會得到提升,也會受益良多。“孩子和父母相處時間比較多,在遇到困難時,也會向父母求助,所以,這也是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擔負起的責任。”
同時,陳小晶認為,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機制,應該重視對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護,提升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父母積極配合學校,老師主動指導孩子科學合理安排好學習和生活,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就不會受到影響。”
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能給孩子帶來什么?
陳小晶認為,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家庭教育要為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最具價值的基礎。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庭教育出問題,孩子要出問題,一定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父母要多與學校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況,并及時做出調整。家長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把握其心理健康與發展的特點,正確引導孩子提高成績,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趙小晶表示,對于孩子成績的提高,學校應該進行適當的分流,也就是說,學校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而不是安排其他的事情。“我們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如果方法使用不當,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趙小晶表示,對于孩子的成績,家長不能只看分數,而是要看孩子的綜合能力,比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等,父母的參與度也很重要。“父母的角色,特別是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
趙小晶說,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比如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有的父母直接幫助他解決,告訴他答案;孩子遇到困難了,還沒有幫助他,可能就先放棄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父母在身后做他的堅強后盾,給予支持和鼓勵,孩子才能勇敢地跨過這個道坎。
來源:都市快報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