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發呆
最近我家孩子從幼兒園升到了小學,從小學進入到中學,這個時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階段。孩子上了初中以后,突然開始有點叛逆,我想應該是孩子小學時期,我們管的比較嚴,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個性,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不夠,他們渴望獨立,這個時候他們對于獨立對于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的敏感的。在青春期的時候,孩子會很敏感,因為他們很容易把對自己的情緒控制,導致自己的言行舉止受到父母的影響。我這里總結了兩句話,分享給大家。
第1個:千萬別打罵孩子
孩子在青春期開始喜歡和父母對著干,并不是一件壞事。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對于事物的認識更加的主觀上有一定的片面性。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能盲目地去指責孩子,而是要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找到孩子行為背后的真正的原因,對癥下藥。
第2個:切記不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觀念里,父母都喜歡以自己的經驗來指導孩子,讓孩子少走彎路,然而在我們傳統觀念中,父母都認為,父母們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所以孩子們都不允許他們做任何的事情。所以孩子們在這種意識中慢慢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叛逆,因此對于父母們的安排也越來越不滿意,因為他們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他們才會在父母們面前抬不起頭。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父母們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了孩子,而不考慮孩子的想法,這樣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
第3個: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意識
孩子們從出生開始就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父母們沒有真正的去理解孩子們,所以當孩子們的思想出現了偏差的時候,孩子們就會選擇一味的按照父母的想法來做事。他們會覺得父母們的做法都是正確的,并不是自己真正的想法,而是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
所以他們在之后就會覺得自己很笨,自己是很差的,并且這種心理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越來越嚴重,從而越來越不愿意去改正,而不愿意去嘗試新的方法去學習新的事物。
第4個: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所以他們就會給孩子們灌輸一些“你必須要聽我的”,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教育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因此,在他們眼中,孩子們可以完全不考慮自己的想法,并且認為,父母只是想要滿足自己的心愿,并且完成自己的心愿。
他們會認為父母給他們提供的一切都是應該的,而不是自己想要的,他們是在為父母而活。
第5個:會讓孩子養成依賴性
孩子長期依賴于父母,那么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會變得很忙,從而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力很差,所以他們也會變得越來越不愿意獨立,所以當孩子變得越來越依賴于父母的時候,他們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從內心的排斥。
所以他們會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去聽從父母的管教,而且他們會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溝通,所以才會影響到親子關系的發展。
第6個: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是一味地打罵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變本加厲,甚至會和父母對著干,那么當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的時候,父母就會發現打罵教育并沒有什么效果,甚至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第7個: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父母打孩子的時候,容易讓他們變得更加叛逆,可能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因為他們看待父母的角度和父母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導致他們變得更加叛逆,所以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會讓父母更加生氣。
第8個: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
孩子如果對學習產生懈怠的心理,那么他們就會對學習,對于生活產生倦怠的心理,甚至會對學習產生厭惡的心理,在學習中,孩子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情緒,慢慢的孩子就會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這樣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孩子的一生就會因此而受影響。
第8個: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很多孩子不敢去上學的原因是因為自卑心理,如果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話,那么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從而不斷的,不斷的去否定自己,貶低自己,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就會更加的去害怕和別人接觸,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
而這些心理素質不好的孩子,總是不斷的去否定自己,也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不被別人喜歡,所以就會更加的生自己的氣,慢慢的就會讓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加的孤僻,因此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從而會導致他們內心變得越來越內向。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戰勝”社交恐懼癥”
1.家長多給孩子創造社交活動
很多父母都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多出去旅游,多接觸外面的世界,但是如果孩子的世界里只有手機,很少接觸外界的話,就會對孩子的社交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多帶孩子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讓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開拓一下眼界,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的有自信,如果父母讓孩子過多的接觸電子產品,對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不利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