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叛逆期沉迷手機和游戲,都是手機惹的禍,要是沒有家長的管教,沒有老師的督促,網癮的問題只會愈演愈烈,只有手機管,沒有家長的約束,孩子沉迷手機、網絡,那么,孩子的問題會更嚴重嗎?下面是有經驗豐富老師說的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作為一線教師,我來告訴你一些經驗。
第一,幫助孩子樹立目標
這個目標一定是可操作性強的,只要是有天賦,通常目標都會非常小,每天完成任務就行了。這樣做,孩子就會慢慢有目標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自內心的去努力,這也會使他們擁有一種動力,比如:“我愛學習”、“我的學習讓爸爸有參與感”。
第二,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孩子成績下滑,主要原因是在于孩子信心不足,也不自信,害怕面對問題,同時又不想面對挫折,
有時候父母發現孩子的積極性不高,就會過度地幫助孩子,讓他止步不前。
而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幫孩子找原因,
而是和孩子一起找方法,一起解決問題。
要想孩子取得好成績,方法肯定不是盲目的,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方法,這才是重點!
1.提高孩子的自信
父母要給孩子鼓勵,要幫孩子建立自信,比如多說孩子相信自己能干,多說孩子能吃苦,孩子就會慢慢積累自信心。
要讓孩子擁有自信,父母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01
相信孩子
很多父母會問,我的孩子挺聰明的,為什么學習成績會下降,長大了還會不會變成這樣?
其實這個問題就需要父母們來認真地想辦法,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是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更有自信,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那個最好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父母都會支持孩子,都要相信孩子是可以的。
孩子小時候是不愿意學習,家長也會說,學習不好以后就是一輩子,說了也是白說。
家長不要給孩子貼標簽,這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暗示,孩子就會感覺自己沒有希望,自暴自棄。
02
不要說教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新聞,一位父親輔導作業,兒子被氣得腦溢血,被氣到住進了醫院。
但是他對兒子說,爸爸要陪著你,不要說任何學習方面的事情。
因為爸爸的這句話,男孩才幡然醒悟,要努力學習。
這位爸爸的做法,既真實又智慧。
兒子的經歷告訴我們,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也是孩子生命中最初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要給予孩子精神力量的支撐。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物質的豐裕,而是精神的豐富。
03
永遠不要讓孩子成為替你實現夢想的工具
父母的愿望,往往在孩子身上延續,最后孩子不愿意跟你說真心話,他們只會選擇“閉上嘴”,將心門緊閉,從而關上心靈深處。
孩子每一天的成長,有太多風吹草動都會牽動他的心,父母的期盼是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但是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有出息、性格好、有責任感的人,有比較成熟的價值觀。
父母真正做到了,并不僅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還要和孩子的精神交流、心靈溝通。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甚至比任何事業都重要。
遺憾的是,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僅僅只是30年。
當孩子的青春期與你的婚姻走到盡頭,千萬別讓孩子重蹈覆轍
06
影響孩子學習的三大心理問題
孩子在青春期時期時,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父母的過度嚴苛對孩子的期待、批評、指責、埋怨等。
如果父母能夠多關心孩子,及時幫助孩子調整情緒,并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那么,孩子的青春期一定會很快過去。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厭學的。
01
學習是一件苦差事
學習苦差事,是籠罩在孩子心頭上的陰影,對孩子而言,沒有什么比快樂更重要。
一但學習帶來的,始終是挫敗感、愧疚感、無力感,都會讓他對學習產生排斥。
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盡可能多鼓勵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并及時給予肯定。
然而,在現實中,“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大多數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總是習慣用“別人家的孩子”,去比較孩子。
結果卻不一定是我們想的那樣,有些孩子,就很難受。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對比,卻忘了,這樣的比較,無異于在比較誰誰誰,又比得過誰誰誰。
在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最優秀的,最好的,永遠是父母口中的那個。
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與其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不如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用鼓勵的話去鼓勵他們。
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他的肯定和欣賞,他們才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