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關愛未成年心理健康(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關心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與其一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如何保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發展,是市政協一直關注的問題之一。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聚焦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培養中小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品質,市政協多名委員提出“在我市探索構建‘政府主導,多方聯動’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模式”等相關建議。
聚焦教育難點
委員發聲獻策
“中小學生出現人際交往、情緒穩定性、學習適應性方面問題尤為突出,出現抑郁、焦慮、逆反等情緒,常常表現為孤獨、緊張、抑郁、沖動、暴躁易怒、厭世等。”中小學生頻發心理問題的事例引起我市政協委員的廣泛關注。
委員們談到,如今,不少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撫慰,導致孩子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針對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力度不夠、家長認識不到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缺位、專業心理咨詢與治療機構匱乏等問題,委員們建議,構建政府主導、多部門參與的心理健康服務聯動工作機制,增強心理健康服務合力,形成政府、學校、醫療機構、家庭、社區、媒體等聯動的多位一體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加強學校為主體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通過開設常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立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化解心理隱患,提升學生心理素養。
“開設心理門診,規范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疾患診療服務,方便學生安心就醫,保證學生心理疾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市政協委員、雅安職業技術學院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李本全提出,要鼓勵培育發展社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能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加強家校溝通,提升家長素質尤為重要。李本全建議,學校應充分發揮作用,開設面向家長的心理指導課程,向家長宣講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長心理健康意識并重視子女心理問題。尤其要廣泛宣傳,促進廣大家長正確認識和面對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
“主辦、協辦單位高度重視,對提案辦理進行專題研究,就我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收到提案后,市政協將其選作重點提案開展督辦。主辦單位市教育局,協辦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團市委認真辦理、找準癥結、舉措有力,提辦雙方良性互動,確保提案按時保質辦理,用實際行動交出滿意答卷。
凝聚力量形成合力
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此前,市政協副主席趙敏帶隊對重點提案《關于在我市探索構建“政府主導,多方聯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模式的建議》開展督辦,同時對其他8件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提案辦理情況進行協商,并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
“通過精準施策、整合資源,積極探索、標本兼治,進一步推動提案辦理取得實效,助推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趙敏表示 ,把握政策機遇,健全機制,多方聯動,才能有效形成家、校、社共育的氛圍;只有凝聚家長和社會各方合力,學生才能得到全面發展。
近年來,我市教育部門十分重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在學校課程安排、教師專業培訓、教育教學研究、專業設施建設、校園活動開展等方面不斷總結經驗,積累成果,我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入常態化規范化。另一方面,加強與衛健、疾控和專業醫療機構的配合,不斷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網絡,密切聯系家長群體,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家校共育,共同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更好地鞏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社會、學校、家長等方面缺一不可。如今,“社會、學校、家長”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已逐步形成。目前,雨城區已建成心理輔導室或社會心理服務場所95個,名山區已建成心理輔導室或社會心理服務場所90個,其中2個為示范特色室。
提案建議轉化實效
營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我們通過互動游戲、觀看視頻、講述故事、傾聽音樂等方式,幫助家庭建立良好親子關系。”在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詢診療中心(雅安市第四人民醫院)開設的“成為更好的自己”團體心理輔導課上,講課人劉國惠通過一次次親子關系心理疏導,提升未成年人與家長的關系,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目前,我市已設立市縣兩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月”宣傳為契機,通過線上+線下、講座+團輔、教學培訓等形式,借助學校、社區、診療中心等陣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營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教育、衛健部門整合資源,依托社區服務中心,設立青少年心理服務中心,指導規模較大的中小學在校內設立“心理咨詢室”“愛心小屋”等機構和設施,及時開展心理疏導,幫助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通過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織密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完善心理危機預警干預、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觀點,促進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市教育局印發《雅安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指導全市中小學校規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此外,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已被納入2022年全市民生實事。
本報記者 鄭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