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手抄報
來源:心理健康教育手抄報
“今年的暑假作業,從今日起基本就要寫,今日起必須要寫兩篇。”來自山東省煙臺市的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中小學生對假期生活的“重視程度”不足。孩子心理問題形成原因,讓記者近日“采訪”中了解。
案例一:某小學生寫日記,因字跡潦草遭老師批評。媽媽在對孩子說“我不相信你能寫出這么好的日記”,孩子寫了很久的日記被老師發現。媽媽心急,又不知道怎么辦。
結果,老師的這一做法引起了孩子的強烈不滿。孩子的老師用一句話解釋說:“孩子小學時候,回家后還經常被媽媽批評,批評性的語言讓孩子不服氣,影響了孩子的情緒,而且情緒比較激動,也不利于孩子接下來的學習。”
看了老師的處理意見,這位媽媽決定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于是她回家后,第一時間和孩子真誠地道歉,并擁抱了孩子。
孩子感動之余慢慢恢復了學習狀態。之后,孩子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好,雖然不是很突出,但是相比于上一次進步,孩子的信心開始逐漸增強,他開始對學習充滿了興趣,考試成績也一次比一次好。
當孩子有了“積極行動”的動力,后面的學習就會輕松許多。
02
正確鼓勵和贊賞不能一味地打擊
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讓孩子以更高的熱情去迎接挑挑挑戰。
當孩子考砸了,家長除了批評,就是指責,甚至體罰,這些方式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懦弱,還可能讓孩子對未來失去信心。
孩子需要鼓勵和贊賞,家長應該多肯定孩子,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比如對孩子說:“我看到你今天這么努力,我為你感到驕傲!”
“今天考這么好,你真是太厲害了!”
“我為你感到驕傲!”
“這次考試考得不錯,你是怎么做到的?”
鼓勵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看到孩子的優點,放大孩子的優點,縮小孩子的缺點,孩子也能從父母的語言中獲得自信和力量。
為人父母的成功之路就是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為父母所希望的樣子,有所作為。
四、孩子早戀并不可怕,只要做好這四件事,讓孩子更優秀
1. 把孩子當作朋友
大多數孩子早戀的原因其實都是父母的原因,孩子早戀是他們對愛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果父母能夠滿足孩子這方面的需求,就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減少戀愛帶來的情緒波動。
2. 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變化之外,更加的在意自己的內心想法,這也是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過程,也是孩子情緒波動最為激烈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夠將孩子當成朋友一樣給予尊重,給予情感上的理解和陪伴,那么孩子也能在家庭的氛圍中獲得安全感,在一些小的事情上得以宣泄,并不是真正的戀愛。
3. 溝通是親子關系重要的一點
大多數孩子最不愿意聽父母說的就是,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自己的父母從來不分歧途,也從來不會聽自己的話,在他們的意識里,他們在父母面前永遠是最早的存在,也最信任的人。所以父母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與孩子溝通的聯結,讓孩子有安全感。
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有句話,“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在我們看來,孩子總是在不斷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但其實父母若能放下自己的身段,以平等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姿態與孩子溝通,就可以使孩子愿意主動地去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
父母能做的,就是告訴孩子他們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然后告訴孩子如何才能開心地度過自己的青春期。
這需要我們與孩子之間建立起情感聯系,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時,內心自然會有安全感,有勇氣迎接挑戰。
心理學家盧梭曾說:“你知道運用什么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應該建立對世界的信任感,不被父母所逼迫,讓他自己主動地成長,才能獲得父母的信任。
而當孩子知道自己闖入父母的控制,也就會及時止損,并且會加以改正。
這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區別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不是對孩子的態度。
父母態度是父母的表率,不吼不叫,對孩子最好的愛。
而且,在吼叫的時候,孩子很容易將自己置身于危險的境地,而不是反思自己,反省自己,從而避免釀成悲劇。
如果父母們吼叫,甚至是打罵孩子,真的是出于為了孩子好的目的,那么就請靜下心來想想,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對吼叫?
因為我們的孩子在父母面前被吼叫,被指責,被否定,我們的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差勁。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