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是借口,是孩子獨立意識,渴望獨立的表現。
所謂叛逆,便是青春期獨有的代名詞,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如果說,孩子第一個叛逆期是在2-3歲,那么,孩子第二個叛逆期是在6-9歲,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
12-16歲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已發育成熟,覺得自己已經很“強大”了,而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種挫折感,這樣,在身體與心理矛盾的自我糾結和成長中,孩子開始有了更多樣化的情緒體驗。對女孩來說,會變得內向并體驗到自我懷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緒;對男孩而言,則更多地體驗到暴躁和憤怒。正如這位父親所說,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是在叛逆期,這更需要父母的重視。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叛逆期間讀懂孩子的心,學會尊重孩子,親子關系就會更加親密和諧。
結束語
孩子人生的3年,也是父母的36年,我們怎么過完這個“叛逆期”,才能走向獨立呢?父母又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青春期呢?
本期我們邀請家長朋友們,從以下幾點出發,來看看青春期孩子的成長吧!
一、叛逆的本質是無助
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為孩子渴望獨立,渴望得到認同,他們希望家長能夠理解他們,能夠平等地與他們交流溝通。
對于這些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他們,不要再一味地對他們進行指責,要學會與他們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將他們當作成年人一樣尊重,也就是將他們當作成人,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
將他們當成一個有獨立意識的人,將他們當成一個有思想的人,將他們當成一個有思想的人平等的去交流,讓他們自覺地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不再需要父母的管教,也不再需要父母無限制的管教,這正是孩子渴望獨立的心理基礎。
其次,不要過度地約束孩子,要從小就給孩子制定一些合理的小目標,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自主的權利,也有能力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目標。
最后,父母不要過度地限制孩子,要從小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讓他們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自己想要的,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擁有完整的自我,才能有一個完整的人生。
3、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更需要空間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以后就沒有父母了。我想說的是,父母這種過分的控制和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失去了自我。
在孩子長大之后,他會發現,真正的自我,其實是要自己學會面對。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學會了,才能夠更好地成長。
孩子是需要有自由的空間和時間的,父母要給孩子空間和空間,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而不是被父母控制。
孩子不是傀儡,你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復制品。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我們有一種能力,是能夠感知到這個世界的。
你的孩子,只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