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課已經成為一門課程,心理健康素養與生活方式關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與教育質量。近年來,學校不斷地加強對心理健康的教育和重視,各地中小學開始重視起來,許多學校也開始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去年1月,重慶市9個區(市)設立了心理健康咨詢室,邀請專業人員對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和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和家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了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專門組建心理健康教師、組建心理健康輔導室,積極引導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相關知識,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咨詢,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普及。
健康教育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據全國婦聯調查顯示,目前我國6-17歲的青少年兒童大約有10%的人患有各種心理障礙,其中,抑郁癥是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抑郁情緒,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悲觀失望、自卑自責,嚴重者會有自殺觀念及行為。
調查顯示,青少年自殺的因素有家族遺傳、個體差異、社會心理因素、家庭環境的影響。其中,家庭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最大,父母關系不和諧的青少年抑郁情緒發病率比其他青少年更高。
一對一心理治療;家庭系統治療;家庭系統排列方式治療;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家庭治療/心理咨詢。
本研究的主要對象主要有六類:一是患者較為穩定的應激反應,可以促使其注意力的轉移,對后續的事件形成穩定的心理準備;二是具有危機意識的青少年能夠通過心理治療,調節自身的不良情緒;三是根據個體的個性特征和生理特點,從認知角度出發,調整“應激反應”的應對方式。
此外,該研究發現,家庭教育的不當行為還會誘發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自動改善。
學生受到父母的影響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學生的“老師”。據調查顯示,學生中2%的家庭教育和父母學歷水平呈現出負相關,而這一數值主要集中在學校中。
家庭教育與孩子的社會表現有著直接關系。家庭教育通常是由多種多樣的親子活動組成,比如父母與子女進行平等的對話、父母與子女進行充分交流、父母除了與子女的生活方式、對子女的關心和過多地付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建立正確的家庭功能等。此外,家庭教育通常還體現在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時與學校教育密切相關,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統一,因此,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教育具有彌補的優勢。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應當被放在優先級,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統一,而家庭教育只有與社會教育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作用,才能夠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良好的影響,進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應該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潛移默化的,是長期且長期的,是潛移默化、潛移默化的。而社會教育作為一種全方位的教育,涉及生活、生存、品德、審美、文化、經濟等多方面,其教育內容有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生活感強等。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繼續。而家庭教育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職能,在這種輔助教育作用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有了很大的得以發揮。
可以說家庭教育在一個人一生當中占比很大,家庭教育應當如影隨形,對孩子的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和影響力。但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把握好原則。這樣,孩子才會更加自信,也更加乖巧懂事,是一個優秀的人。
作者認為,對孩子的培養要抓住重點,應當抓住小細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是父母要以身作則。
當父母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不是想著工作的問題,而是想著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想著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一來,孩子自然也不會遇到困難,從而他會消沉,或者選擇逃避。家長可以嘗試著在孩子的學習中幫其拿到一個小任務。孩子完成了一個小任務,家長可以這樣說:“這個任務完成得很不錯,而且你還有好多小計劃,在哪里完成的?”
孩子完成一個任務,家長會這樣說:“不錯,完成了第一個任務,有進步!”
是的,你已經完成了全部的小任務。
這種表揚的方式不但起到了強化的作用,還幫助孩子更好地繼續完成下一個任務。
03表揚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表揚他的努力和付出
沒有一個孩子希望自己所做的事不夠優秀,很多時候,我們的表揚都是在敷衍了事。
就比如孩子買了一個玩具,不想讓父母看見。但父母并沒有答應,甚至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直接搪塞過去。
孩子很努力,每次考試都是前幾名,但父母覺得這樣孩子的學習成績提上去了,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把孩子的考試成績當成是“夸獎”。
其實,這樣的表揚和鼓勵都不會產生過多的積極的影響,反而會適得其反,只有夸獎的方式正確,孩子才會繼續努力。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