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會影響孩子當兵嗎?
近日,臨近高考,有網友在視頻中提問:如果想上軍校,肯定要經歷面試、排榜、過五關斬六將,特別是一些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需要在第一時間通過考核才能過關。而經歷了上述各種壓力的孩子,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中招”,原因就是孩子擔心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比如孩子考試前擔心自己考不到好成績,就會影響自己對自己的期望,或者擔心參加表演就會吃虧。擔心把自己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拉遠,擔心被父母嘮叨,害怕他人嘲笑自己,或者害怕自己被社會淘汰。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何應對孩子們的焦慮情緒?
1、對孩子的擔心,父母不要過多解讀。
父母關心孩子的成長,能夠發現孩子的情緒異常情況,也不要過多解讀。此時,不要過多解讀孩子的“入學”情況。
比如,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表達,那么父母可以先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比如“今天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今天你遇到了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你不想上學時是不是想媽媽幫你做點什么呢?”等。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了,自己的焦慮是怎么回事,會產生負性情緒,試著調節自己的情緒。
2、用“可怕的2歲”來形容。
不管是育兒假想,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部分假想行為,都是孩子自我意識敏感期來的一個明顯標志。當然,這個時候,他們的行為并非出于一種正常的心理訴求。這時候,父母的吼叫可能會讓孩子在無形中形成了“我不行”“我不敢”等“恐懼”,從而,他們學會了用“逃避”來掩蓋自己的恐懼。
比如,孩子沒玩夠,所以媽媽吼了他,他雖然暫時收斂了一些,但這個行為在他的認知里并不是“真的不能解決問題”。那么,他就會繼續用這種方式來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所以,吼叫可能只是短時間內升級版,但是長期以往,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
而且,孩子會形成一種習慣,他甚至會因此而影響他的心理健康。我們常說一句話“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雖然這句話有點夸張,但不得不說,孩子也會對父母的這種行為產生極大的模仿。
父母越吼孩子,越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引發“超限效應”,讓孩子學會“反駁”。
“超限效應”也是一樣的。你越催促孩子,孩子越是容易拖拉磨蹭。
01 超限效應,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其實,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行為,并不是由道理引起的,所以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很影響事的。
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超限效應,其實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不斷地給孩子灌輸著“不要磨蹭”這種觀念,于是孩子就會對自己越來越磨蹭。
之所以孩子會變得“超限效應”,就是因為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到了一定的程度。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變得“超限效應”,在于孩子身上沒有出現明顯的問題,而且一旦過了這種“超限效應”,孩子的逆反心理會更加嚴重。
所以,家長要明白,孩子的磨蹭就是因為孩子沒有滿足你的要求,他已經意識到了你的催促。
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以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而是應該跟孩子好好商量,并說明緣由,這樣子孩子才會明白你的苦心,他才會聽你的話。
如何讓孩子改正壞毛病
1、養成好的習慣
家長想讓孩子改掉磨蹭的習慣,首先要先要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不然孩子也會因為家長的命令式教育而感到厭煩。
家長在要求孩子改掉磨蹭的時候,不妨先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我們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妨先從早睡早起這件事開始。
這樣一來,孩子也會受到感染,在上學前就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2、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從穿衣吃飯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