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叛逆期:11-15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叛逆。當父母要求他們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磨洋工”。而當他們變得叛逆的時候,孩子會更加的不受掌控,他會更加的做自己。
孩子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也變得強烈,對父母的言行舉止會特別在意。孩子的這種自我意識,在行為上是很容易去認同的。
父母因為嘮叨的情況,因為各種的原因,或者是因為父母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或者是由于父母自身情緒的原因,總之,他們對孩子的所作所為,特別是叛逆孩子的行為,是要超乎尋常的,但這并不代表著孩子就要叛逆,而是代表著他們的某些思想已經獨立了,可以與父母對話了,父母依然不能理解他們。
所以我們應該明白,叛逆的本質,也就是孩子為了挑戰父母,而去做一些“叛逆”行為。只有父母學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才會樂意與父母一起去做一件事,甚至是愛父母。
02
尊重孩子的意見
只要家長能做到以下幾點,就能夠在孩子青春叛逆期不容易出現叛逆。
1、尊重孩子的意見
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的意見是可以被接受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想法,而孩子也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所以,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給孩子留一些選擇的權利,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比如孩子說要穿綠色的衣服,家長就可以問他:你覺得紅色的衣服更好看還是黃色的衣服更好看呢?
而不是直接命令孩子:你快穿上你的衣服,否則你就會(強迫)
,或者直接剝奪孩子的選擇。
2. 好好說話,溝通技巧的學習技巧
孩子想買什么東西,父母應該和孩子溝通合適的選項,而不是直接否定。
比如孩子想買手機,父母可以這么說:
“你是爸爸媽媽的乖孩子,我們要尊重你的所有權,寶貝,只是今天你要買一個特殊的東西,我們說好了,只買一個特殊的。你想要一個玩具,我們一起去買,這個月的零花錢咱們來計劃下,有需要可以適當的獎勵。”
當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這樣跟孩子說:“你今天買這個玩具,還是這個玩具呢?”
“今天這個東西咱們說好了,媽媽這個月已經給你買了,你要好好聽媽媽的話,好好把這個玩具的價格當做獎品,下個月的時候媽媽把這個玩具的價格收回來,你自己跟著媽媽,我們下個月就是要好好學習的,你自己做主。”
這樣的話不僅是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在承擔自己的責任時也會更加有擔當。
“延遲滿足”不僅能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忍耐,更能夠讓孩子學會忍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的磨難,我們家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什么?
成長型思維是相信人們都會發展,都會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固定型思維模式是覺得困難是自己能力不足,自己做不好的。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到,不需要別人指點,自己能做到。
在培養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中,家長除了幫助孩子培養成長型思維之外,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就是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能夠處理各種問題,相信孩子能夠自己去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總是給孩子“潑冷水”,一味的去埋怨孩子,那么孩子就會慢慢地懷疑自己,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不敢去解決問題,長期以往的話,孩子的成績就會越來越差。
3、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許多家長平時成績并不是特別的高,所以,當孩子的成績不上不下的時候,家長們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并且告訴孩子他的成績不是唯一的,而且可以做到的比平常人多很多。
很多家長會比較的是,當孩子成績出現問題的時候,總是去責備孩子,“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腦子里面不是這個長腦子里出了什么問題嗎?!”
很多家長會說,每次看到這樣的事兒我就氣不打一處來,真是生不如死。
你看,我們沒有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因為在情感上的困惑和困難而感受不到真正的愛。
這種情緒問題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的,如果孩子在未來某天遇到問題的時候,他的內心還是沒有辦法對自己負責任,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給他相應的引導,從他自己的內在去感受到各種情緒,從而去轉換過來,并且去處理好這種情緒。
三、父母應該怎么做?
1、適當的放手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他就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不再是跟父母一起討論事情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