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心理健康教案
今天我們邀請到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師張麗珊做客“心·希望工程”,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基于生涯規劃、生涯發展、家庭發展等共同素養的重大課題,其中對生涯規劃教育,即在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社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學校設立心理健康咨詢熱線,在社區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等。對于學校在青少年抑郁癥預防中的作用,張麗珊從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心理治療兩個方向進行了解讀和介紹。
一、“心·希望工程”背景下,學校如何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
沙莎:
青少年出現問題,有許多因素都會導致情緒問題。我們在抑郁癥治療時,通常首選的是藥物治療,而不是心理治療。很多家長覺得我很忙,我自己沒時間,就讓孩子過來照顧,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在抑郁癥治療中,家庭成員是關鍵。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一方面過度保護,另一方面又對孩子過分指責,甚至是打斷孩子與外界的交流。這樣的方式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壓抑,甚至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心理問題,使得孩子情緒問題加重。
家長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模式也需要調整。有些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甚至將孩子養尊處優,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的家長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抑郁,厭學。因此家長要調整教育模式,避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打擊式教育,打擊式教育。要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并引導孩子以積極向上的情緒為主,避免孩子對自我評價過低產生消極的想法。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及時引導,避免孩子對自我評價過高。
2、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況,及時與班主任或授課老師聯系。
孩子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把這件事看得比什么都不重要。所以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況,可以及時向班主任、科任老師求助,獲得專業的幫助。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
3、家長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并給予孩子積極正確的教育。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如果孩子能夠上學,不僅是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家庭、個人修養等方面的考驗,也是對孩子成長和未來的一種負責,所以作為家長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如果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那么今后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就不會過于急躁、因為一味的打罵只會讓孩子心生怨氣。
4、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或者出現了心理問題,先要關心孩子,不能一味地打罵,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是他最信任的人。這樣才能讓孩子盡快恢復到正常的學習生活。
5、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作為家長應該多多鼓勵孩子,讓他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當孩子有這樣的狀態,那么他學習的時候才能真正地進入到學習狀態。
6、允許他哭。
哭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家長允許孩子哭,孩子就會學會正確看待這種情緒。哭泣是孩子情緒的一種宣泄口,他們的情緒調節能力很強,哭可以幫助他們安靜下來,所以家長不要總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停止哭泣。
允許孩子哭,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只有允許孩子哭,他們才會減少內心的恐懼感,才會愿意將內心的那種壓抑感,與委屈一一表達出來。哭泣的過程中,孩子的內心也會變得更加的平和,他們的負面情緒也會得到釋放。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允許孩子哭,并非是軟弱的表現,允許他們不哭,告訴孩子哭泣是一種很好的情緒宣泄口,如果孩子的哭聲很小,父母可以將孩子抱在懷里,輕輕地拍打孩子的后背,讓他們的情緒得到釋放,哭得更加厲害了。
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更加的陽光開朗,面對困難時的樂觀心態也會更加的豁達。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從小就要讓孩子學會忍耐
對于孩子忍耐力的培養,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孩子的忍耐力。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孩子的忍耐力,比如:孩子在聽故事書時,父母可以在一旁給孩子講故事,或者在外面買玩具等,讓孩子感受到耐心、愛心,進而讓孩子養成忍耐力和忍耐力。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3.不要總是滿足孩子,適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想要什么東西,家長不要總是馬上滿足,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拿,然后讓孩子在地上擺滿一整面墻,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這種行為是正確的,不能為所欲為。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把自己的事情搞亂。家長可以經常鼓勵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逐步地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活,這樣孩子不僅能體會到生活中的責任感,也能夠學會照顧自己的情緒。
有些孩子雖然平時不愛勞動,但是他們勤勞善良,他們可以做家務活,就是不喜歡和人交流溝通,我們也可以多鼓勵孩子去做家務活,讓他們變得更有愛心、開朗、自信,同時也能夠體諒父母的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