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周刊
根據上周老師的要求,將心理健康納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為了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抑郁癥狀有相應的改善。對于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群,在積極治療、合理治療的同時,更要警惕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抑郁癥不只是情緒的簡單表現,而是一種疾病
“患上抑郁癥,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自己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從而擺脫不愉快的心情。”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師、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藝明教授介紹說,孩子的情緒也有一定的“傳染性”。比如孩子在學校遭受到校園暴力,有的孩子可能會通過發泄、喝酒瘋來緩解自己的情緒,這也是很多家長所不愿意看到的。
心理咨詢師表示,幫助孩子走出抑郁情緒,建立正向情緒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孩子出現了抑郁情緒,不但會影響學習,也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及早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積極的治療。
孩子在學校里遭受到的心理壓力
來自學校方面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在學校里,每個人都要學習,學校里的學習氛圍,都會對孩子的成績產生很大的影響。
孩子受到的心理壓力大
第二方面、來自家長的壓力
很多孩子在家里面都是放松的狀態,回到家里面也是沒有老師的督促,如果有考試成績排名出現下降,或者在班級排名情況發生變化的情況,這些孩子的心理壓力也會很大,如果家長的要求比較高,在這些孩子眼里,父母就是一張白紙,當然考不好的話,孩子心里也是會很難過,但是孩子回家以后就會有情緒,有了情緒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排解。
在很多學校里,排名不公開,孩子的們基本上都是不學習的,長期處于這樣環境里,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成績也會下降。而成績好的孩子,還會受到其他同學的追捧,尤其是來自于同班同學的。這樣的孩子,如果不被周圍的孩子所注意到,在別人的心目中,他們的自信心會非常的低,從而出現學習上的困難。
2. 孩子有了網癮
網癮的出現,往往是孩子與家長之間,尤其是親子關系出現了問題,孩子更加不想去學校了。而家長的縱容也在很大程度上,會讓孩子成為網癮患者。
很多時候,父母不愿意承認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他們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小心翼翼,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而孩子在這種環境中,并沒有融入良好的生活,在父母那里又感受不到足夠的愛,并且對父母的依賴也很低,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只有對手機中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所以才會想要去探索世界。
3. 缺乏學習動力
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很多孩子學習是壓力大,但是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再加上家長不在身邊監督孩子學習,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就會厭學。
4. 如何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家長不應該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如果一味地想辦法去孩子實現自己的愿望,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他就更愿意去逃避,而不愿意去學習。
所以,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然后對癥下藥。
孩子不愿意學習,家長應該如何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呢?
第一、家長要尊重孩子
。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對很多事情,并不了解,這時候家長就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予幫助。
如果孩子喜歡看小說,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書籍,讓孩子能夠身臨其境般地看看,這樣也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第二、給孩子定制一些目標,讓孩子能夠更加的有信心地去實現夢想。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想要去努力的領域,家長可以給孩子定制訂一個目標,讓孩子實現目標的方式也不同。
比如說,孩子是因為對學習沒有興趣而厭學的,那么家長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基礎的要求,制定一個小目標,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
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是很好,那么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小目標,通過這種小目標的激勵,來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只有這樣,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會慢慢地培養起來,慢慢地從厭學變成喜歡學習。
第三、是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我們家長在要求孩子的時候,自己不能做到不玩手機,同時也不能自己不能有錯誤的行為,這樣的理念只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枯燥乏味,從而討厭學習。
我們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制定約定一個合理的時間表,在規定的時間內把手機交給孩子,并且家長要監督,如果孩子需要手機,家長也要通過一些方式把手機交給孩子,做到獎賞或鼓勵。
第二,家長要以身作則,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之一是孩子覺得自己沒辦法夠得了手機,而家長又不能及時地引導孩子,所以就讓孩子戒掉了玩手機的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做好榜樣,放下手機,拿起書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