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高考的孩子焦慮怎么辦?
王主任:
孩子到了高三這個關鍵時刻是最難拼的,因為孩子要面臨許多事需要慢慢來,我們可以跟孩子講一些你自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比如你們可以一起去參加體育鍛煉,一起和孩子一起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一起參加一些義工活動,給孩子創造一個成長的環境,讓孩子減少壓力。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最近這段時間,王主任就在河南老家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王主任的女兒今年高考,成績還是全班第一名,但是距離理科成績還差一些。于是,王主任讓女兒去參加補習班,跟她說高考可以幫助他們多考一些知識,不用像她這樣每天埋頭苦干。女兒也答應了,經過了考試,她果然進步很大,順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二兒子高考結束以后,王主任同樣也在為他的女兒籌劃重點大學。
高考之后,王主任詢問女兒時,還向她說了一句:如果想有所作為,就要考取清華大學,一定要讀“工程之父”的《筑夢之路》。
經過這樣一個簡單的談話,王老師對女兒的要求就降到了最低,語重心長的對她說:“你一定要上清華大學,好不好?”
孩子聽了以后,心里想了想說:“媽媽,您放心吧!我一定會考上大學的!”
這位媽媽很坦然的對孩子說:“孩子,老師知道你是辛苦的,比媽媽更加辛苦。她不是要你考上大學,只是希望你能利用課余時間好好復習。如果你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把課堂上聽不懂的內容復習一下,我相信你能學得更好。”
接下來,在媽媽的幫助和支持下,王老師把孩子的厭學情緒調整到了極致,雖然孩子現在還沒有達到開學的標準,但他已經慢慢適應了在學校的生活,而且跟同學還有了很多的交流。
這個時候,王老師又對孩子進行了引導教育,告訴孩子:“你千萬不要害怕,有任何困難,可以隨時找老師,老師一定會幫助你的。”
這個方法就讓孩子脫離苦海,她就不再覺得迷茫了,甚至感覺到被尊重和被愛了。
而王老師的引導教育,給了孩子一種正能量,讓他知道什么是美好,什么是值得擁有。
家長與老師的溝通,也可以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擁有更多的自信,有更多的底氣。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過于焦慮,只關心孩子的成績,看不到孩子的辛苦,孩子很可能會被埋沒,但是也有很多“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大家應該有所了解。
01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學不會
原因:認知能力低
這一類學生,與之前所謂不會學的學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采取相同的手段,因為“學不會”是“不會學”的結果,“不會學”是“學不會”的原因。
當你在不會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精神疲憊而又亢奮,呈現出一種“回光返照”式的狀態。
恭喜你,你已經從“不會學”成功過渡到了“學不會”。
“學不會”的根源是認知能力差,研究表明,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并不是均等化的提升,認知能力高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比認知能力低的孩子表面明顯突出。
【原因分析】
受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家長往往會忽視孩子也可能是“學不會”的結果,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會導致孩子成績出現分化。
【原因分析】
受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學習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原因分析】
受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生活技能的培養,導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原因分析】
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生活技能的培養,導致孩子不能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從而對學習缺乏自信。
【原因分析】
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重視孩子其它方面的發展,導致孩子得不到家長的鼓勵和認可,導致孩子很容易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