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克服高考前的焦慮?如何讓孩子克服高考前的焦慮?
想要讓孩子克服高考后的焦慮,家長首先要搞清楚孩子出現這種心理的原因,才能做到真正的幫助孩子,那么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考前的焦慮呢?
01 孩子為什么會焦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很多孩子在考前會失眠,經常會有輕微的焦慮,甚至有一些癥狀嚴重的還會出現失眠,這都是孩子們的普遍問題。
一、孩子考前焦慮的表現有哪些?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考前焦慮癥。考前焦慮癥是一種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緊張、焦慮、不安,影響睡眠質量和日常活動。
心理學家對1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有91%的學生存在焦慮的情緒,這部分學生中的大部分人是學習中等生,只要盡力了,也能取得優異成績,同時還有一半的學生對自己感到非常失望,甚至出現了厭學情緒。
這樣的學生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感覺到非常困難,而且不能夠堅持,所以他們的抗挫折能力會非常弱,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出現退縮、放棄的現象。
也有很多的學生,會因為自己的壓力過大而出現嚴重的焦慮。
他們覺得自己要完蛋了,因為自己要成為學霸了,要繼續保持學習的狀態,所以就會一直不停地努力,不斷的學習,可是,一旦做完了之后,就覺得特別的累,感覺自己的學習能力非常的差,成績也只能算是中等而已。
同時,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要為什么要學習,要為什么要考出這樣的成績。
這樣的學生內心缺乏安全感,他們總是擔心考試成績不好,而且覺得父母并不愛自己,總是責罵自己。
所以,他們面對考試,心理變得緊張,想要躲開父母,躲起來。
而這種緊張和焦慮的情緒,也會讓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從父母那里得到安慰,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幫助。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父母也就越來越焦慮。
而如果父母不能夠幫助孩子克服焦慮,正確看待他們的負面情緒,那么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就會越來越差,不僅如此,他們的未來還很有可能會更加的糟糕。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們去做心理咨詢。
3、父母的正確做法
其實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的負面情緒時,都選擇了較為極端的做法,就是對孩子進行責罵,希望以此來讓孩子“知恥而后勇”。
但是,卻忽略了這樣做法的負面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也沒有幫助。
那么面對孩子在某些方面出現的負面情緒,父母應該如何處理呢?
一、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也不例外,所以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情況。
二、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
美國的教育學家卡爾·威特曾經說過:如果在我們知道孩子為什么會發脾氣,也能從孩子的情緒中找到問題的癥結,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當然,我們父母也要通過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在孩子鬧脾氣時,我們可以及時安撫孩子,但是千萬不要表現出對孩子大吼大叫。
三、教給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父母在生氣時會口不擇言,明明白白,明明白白白,但是說出的話卻顯得蒼白無力,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即使孩子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兒,父母也是不會對孩子說出具體的原因,而是對孩子一通狂吼。
他們以為在對孩子發脾氣,其實也是在對自己發脾氣,孩子只是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只要他們發完脾氣,父母會覺得他們是欠收拾。
所以,父母要明白,孩子發脾氣并不是真的喜歡扔東西、不愛學習、打人,真正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用這種負面情緒來發泄。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應該了解,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自己的焦慮,在表達情緒時常常會感到恐懼怕不安,情緒起伏不定。
當孩子情緒起伏較大時,父母要包容,讓孩子把情緒釋放出來。如果孩子的情緒起伏變化很大,千萬不要過多關注,以免影響到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平時也要引導孩子,耐心、細心地坐下來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及時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讓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和父母背道而馳。
《正面管教》中說:當我們關注孩子的行為,而不是關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能夠理解孩子時,就會更容易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比如: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
如果:“哦,你不想學,我們沒關系。”
我們就可以說:“是嗎?那我們看看,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可以讓你不想學了。”
只要家長愿意花時間和耐心來傾聽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就會慢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知道了下一步該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