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量表(SCL-90)
用這個表測量表可以用5個步驟來確定診斷。1個月內,患者平均每天做了2次以上的量表,如果這些表沒有問題就需要就醫。每次都是從第四天開始,要求復診,很多患者因此陷入自責。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例如我前面的咨詢,因父母婚姻關系問題而罹患抑郁癥的兒童,在排除了上述因素后,大部分父母還要考慮是否有可能患上了。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解決。因為孩子是單線思維,容易受到情緒的干擾,往往無法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行動,更不會向父母袒露。反之,即使父母要求孩子絕對堅強,也不能因為自己的軟弱而對孩子嚴厲斥責,而是應該告訴孩子:“你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一定可以療愈自己的情緒,并且能夠正常的生活。”
當然,父母需要先跟患者講清楚自己的情緒顧慮,并且告知孩子:“當你們正處于痛苦的時候,你有任何不良情緒也是可以找朋友傾訴的。我希望你們能夠盡可能地告訴我,但是不可以用暴力解決問題。”
最后一定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及時的干預,并且要對他們要進行長期的安撫和幫助,讓他們能夠在自己情緒得到平復之后再進行后續的治療,盡量幫助其恢復,這樣才是最正確的治療方法。
二、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的抑郁情緒?
1. 過度溺愛
父母對孩子有過度的溺愛的行為,也很容易使得孩子對于父母的愛產生一種依賴感,在日常生活中就會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遇到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時,孩子的抗壓能力會變弱,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一些壓力。如果父母的過度保護,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法面對自己,那么在遇到困難時就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比如怕黑、怕這種東西,所以他們會產生恐懼的情緒,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去做孩子堅強的后盾,讓孩子盡快擺脫內心的陰影。
2. 忽視
當孩子有抑郁情緒的時候,他們不愿意去面對這樣的情緒,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的給予重視,要有的甚至對于這種現象進行一定的重視。但是有一些孩子就比較膽小,這是因為孩子懼怕自己,在他們感覺到自己很渺小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無視父母,躲到自己的世界里面,慢慢的就會對這種懼怕的情緒產生恐懼心理,甚至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在長大以后的時候,會產生很多的心理問題,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懂得去幫助孩子,這樣子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療愈之路。
3. 逆反心理
其實對于孩子而言,在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時候,他們也不愿意去嘗試,而是選擇了順從。其實這也是他們最反感的一種方式,所以在孩子們的世界里面,只有讓他們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他們才會選擇去做。如果孩子本身就不愿意做這些事情,那么父母就會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去做。
當孩子做出一些事情的時候,在不愿意做的時候,父母就會強制性的去做。在這個過程當中,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心理,讓他們覺得反正我自己也做不好,那我干脆就不做了。久而久之,在心里就會變得更加的沒有主見,遇到事情的時候,孩子只會畏畏縮縮縮的,沒有勇氣。
3、不敢表達自己
在這個問題當中,父母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敢于表達自己。
只有讓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時候,他們才會敢于表達自己。可是很多父母總是喜歡強制性的去幫助孩子,導致孩子不敢表達自己,不敢面對自己,內心壓力非常大,更加不敢表達自己。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一旦自己遇到困難,也不敢尋求幫助。
4、過度保護孩子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非常的敏感的,他們渴望獨立,有能力去解決自己的一些問題,比如說我不想讓爸爸媽媽擔心,我想讓他們高興的笑容多一點,甚至說我會照顧好我的身體,不讓他們擔心,但是我還是比較聽話,所以有的時候也會頂嘴,這時候孩子就會開始和自己對著干。
如果孩子出現了逆反的情況,家長不要著急,這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事情,家長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努力,這樣孩子才會慢慢長大,因為他也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個在保護孩子的保護傘。
5、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
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討厭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說,孩子做錯事之后,家長會很生氣,甚至會責罵孩子,希望孩子可以遠離這些事情,但是這種方式,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的消極,而且,孩子會變得很懦弱,他也不愿意和家長相處,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甚至變得自卑。
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獨立的去完成,而且還要讓孩子多參與到家庭的勞動中來,讓孩子在家庭中也有參與感。
教育孩子有很多種方式,而且還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用正確的方式去做,而不是去溺愛孩子,去滿足他的需求,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懂得付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