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兩歲寶寶讀繪本(兩歲的孩子看繪本有幫助么?)
我一直覺得2歲是一個很特殊的階段,剛剛經歷了語言爆發期,詞匯量增加地很快,對常見生活情境的理解也更加透徹,開始表現出比較明顯的閱讀喜好,對感興趣的書會要求一讀再讀。我的孩子曾經有一段日子,對《大衛,不可以》非常癡迷,一天都要讀N遍,樂此不疲連續了好幾個星期才更換了繪本。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同時,注意力進一步提高,他們不會胡亂翻書,更不會亂咬亂撕,一旦是他喜歡的繪本還會小心地保護好。他們會觀察很多有趣的細節,仔細看畫面,閱讀的時間也會拉長。
這個時候選擇繪本也不再是卡通彩色的,可以接觸更多種類的畫風,寫實、寫意的,甚至黑白的,簡單線條為主的,以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當然繪本選擇范圍也可以變得多種多樣!
可以是圍繞生活主題的,比如《幼兒啟蒙知識庫系列》《美國經典行為養成繪本》
也有關注心理成長的《我討厭系列》《寶寶心理成長繪本》
此外,充滿想象力的《云娃娃》,以大樹為主題的《樹真好》都非常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閱讀。
此外,我們究竟怎么讀繪本才能更好地培養好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我覺得可以結合繪本全方位地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提升閱讀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其實就是要做好三件事:指物命名、豐富形容、口語延展。
假設圖片上有只狗,你問孩子,“這是什么?”“喔,狗狗”,這就是指物命名,很簡單。
但只講狗狗就好了嗎?不,我們還要做第二件事,豐富形容,也就是你要去想辦法去形容這只狗。你可以問孩子,“那狗狗會怎樣?”“汪汪汪嘛”,所以你可以說“這是一只會汪汪叫的狗狗”,這樣就夠了嗎?不,你還可以繼續講,“那這只狗狗是什么顏色的呢?”“喔,白色的,然后呢?小小的,胖胖的,好可愛的狗狗喔!”
你看,從指物命名,“狗”到你形容它的叫聲、它的顏色、它的體型,你們對話的用詞越來越豐富,句子也越來越長,那么這也就是口語延展了。
我們舉例《好餓的毛毛蟲》
可以先引導孩子去觀察畫面,然后帶著孩子指出畫面上所有東西的名稱,再加上形容,包括這東西的大小、顏色、形狀、數量。
當孩子每說出一點或者說出一個新的描述時,你要做的就是要先稱贊他。等到孩子做了很多描述后,你也不要翻頁,接著你要做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把孩子剛剛講出來的所有詞匯和形容,用自己的話串成完整的句子,這就是口語延展。
你就說"喔,好棒喔!你剛剛說你看到了一只好大的毛毛蟲。這只毛毛蟲呢,有綠色的身體,紅色的臉,綠色的眼睛,眼睛外面呢,有一個黃色的眶,它還有兩個紫色的長長的觸角,而且它還有1、2、3、4、5、6六只腳,它真是一只很特別的毛毛蟲!"
我們除了利用圖片練習指物命名,豐富形容,做口語延展,仔細觀察和描述畫面,那要怎么能讓孩子知道,這一頁又一頁的畫面之間是有關聯的?現在我就來說明,在這階段怎么跟孩子講故事。
這個階段你要有耐心,因為一本故事書,至少要講五六遍,而且每一遍的方法還要做調整。
第一次不要討論,先讓孩子熟悉故事,之后一天一天重復講,在重復中做變化,做好引導觀察和提問。
最后甚至只負責講一些連接詞“然后呢?”“接下來呢?”
當孩子對故事越來越熟,我們也可以試著偷懶,讓孩子講給我們聽。一次次把主動權給孩子,最后孩子會產生代入感,想象自己就是繪本的主角。
記得當時我家的小家伙對《大衛不可以》產生了很強的“代入感”,想象自己是大衛,有時候還會不好意思地笑,可能想起了自己平時搗蛋的模樣吧!